【中国经济系列评论1】不必担忧新常态下的GDP增速放缓

2015-03-26 06:37:25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尽管新常态这一概念是从国外舶来的,但它在进入我国后,已经具有了新的内涵。

t017e18965be9aee0e3.jpg

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跌进了8%以下,2014年,GDP增长为7.4%。相比于2002年~2011年我国GDP平均增速10.2%的纪录,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减速是很明显的。更重要的是,2015年,中国政府预设的GDP增长目标为7%左右,尽管政府在不断努力保证实现这个目标,但这个目标的设定,也意味着2015年经济增速将极有可能进一步下行,甚至可能跌破7%。

对于中国经济出现的这种变化,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从去年开始将其概括为新常态。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以此来形容中国经济进入的新阶段。其后,新常态这一概念逐渐成为我国描述当下经济运行的一个常用概念,其内涵也逐渐完善。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新常态这一概念作出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并要求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和管理要适应新常态。由此可见,尽管新常态这一概念是从国外舶来的,但它在进入我国后,已经具有了新的内涵。

中国经济增速从以往的10%以上下降为目前的7%以上,甚至可能还会更低,这对中国政府形成了巨大的考验。中国经济以GDP为标志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政府主导下的投资扩张所带动的,由于投资的扩张能够带来丰富的就业机会,因此政府逐渐形成了对GDP的依赖,千方百计保证GDP的高速增长。但是,这种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在投资不断扩张的要求之下,能源过度消耗,环境遭遇破坏,人民币也因为不断超发而贬值,物价不断走高,民众的生活幸福度下降。尽管中央政府早就认识到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并且多次强调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但由于受制于GDP增长这个指挥棒,因此结构调整总是未能收到实效。在这同时,中国的GDP到去年底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每一年的增量已经相当于世界上一个中等国家,在此基础上再要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实际上也是不现实的。因此,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由之路。

但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一判断提出以后,国内外经济界都对此提出了一些怀疑。也许是习惯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一些人认为GDP指标的下行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衰退,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出现了下降,因此他们把目前的中国经济概括为“非常态”。这种说法其实忽视了以往中国经济高增长背后所存在的不足,忽视了它对经济可持续增长动力的过度消耗。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经济运行将由以往的高速增长变化为中高速增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还将实现从以往那种粗放式增长向中高端增长的转变,从而为未来的经济平稳增长铺平道路。

经济新常态对于我国的各级政府来说,面临的最大考验已经不是GDP增速下行,而是政府需要转变职能,以简政放权来释放市场活力。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机制,让整个社会出现投资创业高潮。目前,中国社会的创业空气之所以不够理想,关键就在于以前长期形成的旧有的增长模式形成了政府对经济运行高度的支配权,这在客观上也遏制了市场活力。因此,在新常态之下,政府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简政放权,让目前还处在压抑之中的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那么,由GDP增速下行所产生的就业危机就能得到很好的化解,中国经济也就真正实现了在新的立足点上的发展。

(周俊生,财经评论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邱天人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