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腔】治水货如治水,宜疏不宜堵

2015-05-15 06:38:27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一周一行”似乎只起到了“祸水东引”的效果,或者说,治标不治本。

香港实施“一周一行”一个月了,水货客被消灭了吗?调查发现,5月上旬罗湖口岸的缉私港货量确实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但是,深圳中英街的游客突然暴增了20%,估算其中一半以上是水货客。也就是说,水货客只是暂时转移了战场。

中英街是什么地方?它是“特区中的特区”,传说中“一街两制”的所在,半条街属于深圳,半条街属于香港。从深圳这头进去,虽然不能从香港那头出来,但可以去香港半条街买东西。中英街过去以购物出名,但“一签多行”实施后就没那么火了,现在又被“一周多行”重新催红。

中英街管理局局长徐刚接受采访时说,香港实施“一周一行”新政后,进入中英街的水货客突然大幅增加是导致客流高峰的原因之一。他保守估算,到中英街购物的游客中,水货客的数量占比达50%以上。

中英街管理局说,水货客走私现象损害了中英街的健康发展。水货客阻滞了进出境的通关,令真正前来购物逛街的市民“办证难”、“购物难”,而港版“水货”中还夹杂着假冒伪劣产品。管理局透露,将出实施系列措施“铁腕”整治行动。

香港的水货客减少了,跑到了中英街。这样看来,“一周一行”似乎只起到了“祸水东引”的效果,或者说,治标不治本。实际上,这个政策出台之初,就有香港人士指出,六成以上水货客都是港人,“一周一行”限制广东人入关,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是将走水货变成由港人垄断而已。

中英街管理局不知道会采取什么样的“铁腕”措施,但想来无非也是以防堵为主。其实,水货客治理起来也跟治水有相似之处,还是宜疏不宜堵。

为什么会有水货客?那是因为内地和香港两地货品有价差,有市场存在。逐利是人的天性,走两步就能低买高卖,谁不乐意?水货客以蚂蚁搬家的方式携带货品,若所带商品数量价值未超上限,归根结底并没有违反走私法。一味地收紧、严打,出台临时条款,缺乏法律依据,违反市场逻辑,有时更伤害到游客和普通买家的利益和感情。比如“一周多行”、“限奶令”等,都曾引起过争议,被认为含有歧视成分,也违背香港自由港的精神。

究竟怎样才能治本?香港已经有很多人提出各种建议。其中之一是建设边境购物城。实际上这一条香港已经在实施,估计不久之后就会有边境购物城出现。问题在于,从边境购物城买东西就不是走水货了吗?这对水货究竟是鼓励还是禁止呢?

有人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想法,就是广东香港通力合作发展电子商务,让内地人可以上网购买港货。这样一来,顾客和商家需求都满足了,水货客也不用忙活了,相关部门也不用焦头烂额了。这的确是高招。从长远来看,区域关税降低、商品自由流通应是大势所趋,内地和香港都应去顺应这个趋势。正在建设的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据说正在打造电子商务平台。若这些建设进展顺利,水货客也就水到渠成地消失于历史了。(文/黑白自在)

本文为海外网“港台腔”(微信ID:gangtaiqianghktw)栏目原创,如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放眼两岸三地局势走向,独家评论港台时事热点,港台腔还有更多精彩分析。

qrcode_for_gh_0fc5cbdf446f_258.jpg

责编:宋胜男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