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海外华文新媒体论坛嘉宾接待处
2015年5月21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海外网承办的“首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将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旨在团结和联系海外华文新媒体,促进海外华文新媒体交流合作,凝聚海外华文新媒体力量,积极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国际舆论环境。
本届论坛是在全球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传统媒体不断面临新媒体的挑战与冲击的背景下召开的,论坛主题即为“新媒体与国家形象传播”。新媒体新形势,对新时期的国家形象宣传工作提出了诸多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生态中,出现了一种传播新现象:网友通过社交媒体把“吐槽”行为“出口”到其他国家,我们权且称之为“国际吐槽”吧。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大家的吐槽都集中在国内,国外民众如果想知晓一个国家的内部舆情和民众想法,一般都需要借助国际媒体。但是,新媒体带来的信息传播环境,使得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国内网友如果通晓外语,以外语进行发帖、评论等,其在互联网上的“国际吐槽”很容易被其他国家的民众所获悉。
这对于注重国家形象传播的政府而言,可能是个不小的压力。
有不少网友应该都还记得,美国有个“白宫请愿网”(We the PEOPLE),据说是奥巴马政府推出的“网络问政新举措”。这个请愿网推出之后,经常被各国网友搞怪。中国也有不少网友积极参与其中,比如请愿取消高考,取消四六级考试等等。以至于奥巴马被网友封为“全球信访办主任”。当然,白宫不会对美国以外的请愿做出回应。
不仅如此,很多网友都有Facebook、Twitter账号,有些网友也会在上面吐槽。一般来讲,很少有网友吐槽会引起国际舆论的认真关注,但是,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讲,肯定会有人接触到相关信息,并因此在网友的角度上去理解这个国家。所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国家的领导者或者政府部门的主要官员,也在Facebook、Twitter上开设账号,进行正能量传播,提升国家形象。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在抵消网友的国际吐槽带来的国家形象压力。
那么,对于关心国家形象传播的机构和人士而言,应该如何看待国际吐槽与国家形象之间的问题?
基于信息传播全球化的现实,我们要改变原有的理念,即必须认识到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因为,信息传播全球化意味着信息传播在国际上的公开化脚步越走越疾,新媒体带来的传播生态,意味着不可能管控所有个体的信息传播,更不可能限制个体传播什么样的信息。信息管控成本在新媒体时代是个无底洞,是任何国家不能承受之重。
不过,如果“国际吐槽”影响到国家形象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最终的办法当然是公共机构做得足够好,能够让网友“无槽可吐”。但问题是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做的十全十美,所以,应对的方法是在理念上知晓其存在必然性之后,应该借助于对信息的回应来修正国家形象。具体来讲,就是面对网友的国内吐槽和国际吐槽,能有公共机构及时对信息作出回应,对网友关心的事项或不满的事项加以解释。如果有“国际吐槽”受到国外媒体关注,那就需要以相应的语言加以解释,这种解释不一定是口头上的,可以是在网页上的互动,也可以是通过在国外社交媒体账号的正式信息发布。
“国际吐槽”是新媒体时代的新现象,对国家形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方面我们不必大惊小怪,以平常心对待,完成应该做好的工作,消除网友国际吐槽的现实。另一方面,通过公开回应,消除网友以及国际公众的误解,或者争取他们的理解。总之,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新媒体背景下,回避影响国家形象的负面消息的“鸵鸟心态”不能有。
(任孟山,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刘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