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青年也有中国偶像?

2015-06-13 08:20:3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在新德里这幅往来无白丁的热闹画面之下,蕴藏着巨大的历史性契机,不论对印度,还是中国。


“王健林15岁参军,当了17年的兵,1988年才创办万达。通过30年的努力,他现在是亚洲首富。这对印度来说是很有启示的例子。”

六月的新德里,火云如烧,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与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6月10日联合举办的“中印产能合作研讨会”上,印度商工部副部长坎特面对中国驻印大使乐玉成和在座的中印工商界代表,发出了上述感慨。

就在研讨会的前一天,王健林走进了印度总理府。40天前,马云也在同一地点,与莫迪总理畅谈了50分钟。而在这两次印度总理高调会见的中间,是雷军于4月在印度发布了小米最新款4i手机,印度青年“米粉”为能够参加发布会而在烈日下排起长队。在新德里这幅往来无白丁的热闹画面之下,蕴藏着巨大的历史性契机,不论对印度,还是中国。

对印度

印度12亿的人口当中,72%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个国家的中间年龄是惊人的26.9岁。这可能是一个优势,但也可能是一个巨大挑战——为如此庞大的青年人口创造就业,对任何一国的政府而言,都绝非易事。因此,莫迪着力推动的“印度制造”运动,是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背水之战,其内在逻辑和重要目标正是解决青年人的就业。

无论哪个国家要解决就业,关键在于自己。“Jack 马”(马云)与“雷布斯”(雷军)创造的财富神话,正激励着印度年轻人,逐步卸下种姓与宗教的繁文缛节,拥抱商业社会的新规则。远在西半球的那个发达国家,无论是纽约还是加州的创富神话,看起来虽然绚烂,但对印度而言,都难以复制;而近在咫尺的东方邻国,30年来发生的那些事,涌现的那些人,却真真切切地启发着许多印度创业者。国之交,在民相亲。亲,从哪里来?来自那些有鲜活灵动的性情,来自那些每天使用的产品,来自那些催人泪下的奋斗,来自那些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中国的创业先锋,不论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他们正拉近中国与印度心灵的距离。

对中国

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计划,被很多国家解读为一次自上而下的国家推进行动。然而,人类历史上所有国家推进行动,在大力度、高速度的同时,都面对一个课题,那就是,庞大的行政主体,如何敏感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如何精确适应丰富多样的世界民情。然而,如果这个自上而下的宏大计划,其具体实践者是无数类似阿里巴巴、小米这样在市场一线身经百战的企业,那么,无数企业的“阵地智慧”,就汇成了中国的“战略智慧”。这将从根本上提升这次国家推进项目的效率与素质。

根据印度工商部的统计数字,2000到2015年,中国对印投资仅为6.1亿美元,占外国对印度总投资的总额的0.25%;2014年,两国人员往来不足90万人次,只占两国人口的0.036%。一系列的数字表明,中印之间的巨大合作机会才刚刚拉开序幕。

“最近印度媒体上流行一个词:Made in Chindia。这让我想到去年联想公司推出的最新一款高端笔记本,比苹果的Mac Air更轻、更快,在美国销量激增,直接导致苹果销量下滑。而这款中国产品,恰恰取了一个印度名字,YOGA。”中国驻印度大使乐玉成,用这个故事结束了他在“中印产能合作研讨会”上的演讲。

(周一骏,旅印学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邱天人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