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主席总理同年亲访,欧洲为啥如此重要

海外网 2015-07-01 13:18:39

访欧

中欧关系正迎来史上最紧密合作的时期。去年是中国外交的欧洲年,今年就开花结果:欧洲国家的加入推动中国倡导的亚投行成为世界一流国际金融机构;作为投桃报李,中国决定大规模参与欧洲投资计划——容克计划。就在亚投行签署宪章的同一天,李克强总理以总理身份第8次也是今年第3次访欧,而习近平主席也将于10月份访英,这是中欧首脑外交热络的生动写照。

能让中国主席与总理在同一年度亲赴,欧洲何为成为中国外交亮点?中国何以成为欧洲外交的新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欧盟一直是是中国最大的技术来源地——欧洲对华技术转移超过美日之总和,近十年来还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位置。中国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主要由欧洲提供。更关键的,与美日比较,欧洲与中国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没有根本的地缘政治纠结。纠纷过去多体现在人权领域,后来体现在反倾销、反补贴的贸易摩擦上面,如今则是合作一面大大压制了纠纷、抑制住竞争。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改革开放更多受益于欧洲。因此,欧洲成为中国外交亮点,可谓建交四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欧洲一体化不断推进、深入而带来的自然结晶。

与此同时,欧洲也在向东看。对TTIP的失望,对在乌克兰危机、“棱镜门”事件中美国角色的失望,使得欧洲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希望借助中国资金舒困,走出债务危机。这是李克强总理此次赴布鲁塞尔参加第十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探寻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的“容克计划”对接,所产生出中欧产能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的时代背景。

如今,中欧关系正呈现出“三新”境界。

第一是新使命: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产业升级贡献“中欧方案”。李克强总理访法前夕在《费加罗报》撰文,提出中法合作正展现出知天命、行大道、常维新的新境界。中国有性价比高的产业和装备制造能力,法国有处于高端的先进技术,这三者对接起来,将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低成本、可就业、高质量的工业化,推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发达国家出口和就业,一举多得,互利三赢,树立“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新模式。这是以中法为代表的中欧在传统双边合作基础上的新创举和新高地,展示中欧合作推动世界进步的新使命。

第二是新动力:中欧产能合作帮助各自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在中欧工商峰会发表主旨演讲时,李总理提到中欧深化务实合作,特别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可从四个领域取得突破:基础设施、第三方合作、金融合作、投资自由化水平,为中欧战略对接指出了路径和重点。中国制造2020与德国工业4.0的合作,可谓这方面的突出代表。

第三是新前景:中欧合作推动实现全球再平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的“容克计划”对接,是东西方对接、欧亚对接、发展战略对接的先导,推动欧洲大陆回归人类文明中心地带,正在纠偏海洋国家主导世界秩序所带来的世界失衡、失序与失范。欧亚大市场建设成为中欧合作新动力,不仅延伸了欧洲一体化成就,也延伸了中国全方位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的洲际效应。

可以预期,这“三新”境界,必定持续推动中欧互为对方外交亮点,越来越多释放中欧合作潜力,越来越多地呈现中欧关系的世界意义。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栾雨石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