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台湾举行抗战“阅兵”,干嘛这么纠结?

2015-07-06 11:07:33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是否纪念抗战胜利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正是国民党当局对台湾身份的表态。

360桌面截图20150706111032.jpg

关注国内新闻的人都知道,今年9月3日,中国将首次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阅兵。在全国人民盼望着这一次盛(san)大(tian)活(lian)动(jia)的时候,海峡对岸同样开展了一场阅兵。

台湾媒体报道,7月4日,台湾当局在新竹湖口“国家阅兵台”举行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阅兵,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检阅了部队。

孔子说过:“必也,其先正名乎!”但相比于大陆抗战纪念的高调和直接,台湾方面则显得“名不正言不顺”,欲说还休。比如,将这次阅兵结合在台军“汉光31号”军演的战力展示之中,尽量避免“抗日”主题,甚至大标语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几个字,都是迫于舆论压力才在阅兵前夜匆匆加上的。而且没邀请到日本“驻台代表”,只请到了日本交流协会的备役少将尾形诚权且作为日方代表。

这些事实都显示出了台湾方面对这次阅兵毫无底气的一面,台湾在怕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两个字——选票。

就在不久前,国民党和民进党分别推出了各自候选人,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上演“两个女人的对决”。在台湾的选战中,台湾的身份定位和认同一直是选民分拨站队的主要标准之一。而是否纪念抗战胜利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正是国民党当局对台湾身份的表态。

你想啊,台湾如果以官方形式纪念抗战胜利,就相当于承认“中华民国”在台湾地区继续存在的历史事实,两岸共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也可以视作“一中各表”原则的一种默契表达。但在当今的台湾,“去中国化”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政治参与度不断提高,对所谓“台湾认同”的诉求更为强烈。在这一背景下,马英九想要借抗战强调对“中华民国”的认同,又怕得罪新兴选民,手脚放不开,步子自然迈得不好看。

红蜻蜓与松花江

现在的台湾年轻人怎么看待抗战的历史呢?就在不久前,台湾绿营主持人郑弘仪在一档新闻评论节目中说“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想过我爸爸的感受吗?”这一言论引起大陆网民嘲笑和痛骂,称其“智商捉鸡”。但我们如果深挖这位主持人的逻辑,可以发现他所代表的并不只是极个别人的经历和体验,而是一部分对“中华民国”失去认同的台湾人的政治文化诉求。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一部台湾电影,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它讲述了一个大家庭在日本投降到国民政府迁台之间的历史。电影中出现了两首著名的歌曲,第一首是一群进步青年在酒楼上高唱的《松花江上》,另一首是一对中日伙伴作别时响起的日本民谣《红蜻蜓》。这两个符号体现了台湾现代性确立过程中文化根基认定的复杂性。

在复杂的历史文化纠葛中,当代的台湾年轻人思想似乎朝着亲日的方向走去。岛君早先曾在台湾有过求学经历,对当下青年人的这种思想有一些了解。写稿之前,岛君联系了当年结识的一位台湾同学,他怒气冲冲地对我说:“我要更正你的表述!不是台湾阅兵,而是伪中华民国政府阅兵!”这位同学曾经说过“从国际法的角度讲,台湾是日本领土。”这样罔顾历史事实的荒谬言论。也有同学曾对岛君一本正经地说:“如果台湾一定要被一个国家统一,我希望是日本。”

以我的经验,这种非此即彼的中日对立思想,在年轻人中绝非少数的存在。他们会过度美化日据时代的殖民历史,反而将台湾的光复视为外来势力的入侵。他们赞扬日本给台湾带来的现代化成果和社会稳定,但忽略了这些成果后面的殖民剥削和高压统治。从乙未战争到雾社事件,台湾人民为了自由的斗争和反抗,那些国仇家恨,似乎都被选择性地遗忘在那一曲悠扬婉转的《红蜻蜓》中了。

写到此时,我想到了《悲情城市》中的一句台词:“你以为我们不想当中国人啊?”那究竟是什么让台湾青年那么想抛弃“青天白日”这面旗子呢?

认同之外,现实之中

对于新一代的台湾年轻人来说,殖民和戒严只是写在课本里的名词。历史已经遥远,但他的余温还未散去。比如国民党的执政方式,正可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台湾光复以后,国民党在台湾实行物资专卖制度,将烟草、白糖等贸易垄断。名义上作为国共内战时期的战略物资,实际上官商勾结走私,权贵们借机中饱私囊。1947年以此为根本原因爆发的“二二八”事件成为了国民党在台执政的最大“黑历史”,也是当时台湾民众对国民政府从期待转为失望的重要因素。历史的车轮滚过六十多年,今天的国民党执政者依然在犯着同样的错误。从征地拆迁引发的大埔案,到近来的馊水油事件,再到房价飞升和基本工资低廉等社会问题。国民党治下的政府和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与民争利”的行列中。往前回顾历史,在大陆时期的国民党何尝不是因为同样的错误丢掉的江山。

在复杂历史背景和不安现实的双重挤压下,年轻一代对“中华民国”的抛弃,以及对日本暧昧不清的态度当然是能够理解的。如果国民党足够清醒,应该知道,想要拉选票,光靠一场不痛不痒的阅兵是显然不够的。一切行为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发展”二字。岛内选举中,现在有一种比较强劲的声音,就是反对打经济牌。也就是反对以经济发展的期许和成果来拉选票。其实,民众不会不喜欢发展,只会畏惧发展的成果被剥夺的危险。其实香港青年幼稚政治行为的背后,表达的同样是这种发展的焦虑。

国民党当局处理不好岛内的分配问题,民众把发展和开放视为洪水猛兽,把分配不公的黑锅交给经济发展本身来背,甚至交给两岸的经贸合作来背,这种行为太过短视。比起“民族认同”与“政权合法性”之争,台湾更急迫的是应该思考如何将发展的成果惠及普通民众,尤其是当代青年。因为在认同上,无论历史再复杂,文化再多样,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事实永远不会改变。而在发展的问题上,两岸拥有太多的共同利益,认清历史,放眼未来,这才是两岸关系应该走的正路。(文/春花古月)

>>>点击进入“侠客岛”海外网专栏

(本文为“侠客岛”独家授权海外网发表,如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

“侠客岛”是以解析时局政局见长的微信公号。关于反腐及其它热点话题,侠客岛还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请关注。


责编: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