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伊朗核问题难有完成时

2015-07-27 07:36:51来源:新华网 分享:
字号:

  新华网北京7月25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7月14日在维也纳达成全面协议。伊核协议的达成使西方和伊朗各得其所,机遇和挑战并存。

  伊朗核协议达成后,这个困扰国际社会10多年的棘手问题彻底解决了吗?伊朗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会否出现大的改观?中东地区的不稳定因素是否会逐渐消除?答案或许并不那么令人乐观。

  这次达成的全面协议分别涉及制裁问题、核领域问题、六国与伊朗联委会的工作、核能合作以及协议执行计划,其内容涵盖了解决伊核问题涉及的所有关键领域。另外,此次达成的文件还包括联合国安理会的一份决议草案。

  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支持伊朗核问题的协议。这意味着长达10年的伊朗制裁将被取消。若伊朗在未来10年内违反协议,联合国将重新对其进行制裁。可见,套在伊朗脖子上的制裁绳索并未被彻底拿掉,不过暂时被松开而已。

  那么,全面协议为何能够达成,达成后对国际、地区及伊朗等各方有何影响呢?

  10年,国际形势风云际会:欧洲债务危机、乌克兰危局、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紧张,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肆虐并影响全球安全,东海、南海局势变化莫测,新兴经济体有声有色,G7没落……

  美国等西方国家疲于应付新情况,难以在伊核问题上压榨出更多的利益。从伊朗角度看,该国饱受制裁之苦,国力匮乏、百姓疾苦,长此以往该国或有动荡之虞。因此,这次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的“握手”亦在情理之中。

  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核能源开发活动,当时曾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伊朗核问题浮出水面。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为说服伊朗终止铀浓缩活动,美国向伊朗施加巨大压力,德、法、英三国则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于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分歧明显,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自此,伊核问题开始了马拉松式谈判,在制裁、对话和破裂中几度沉浮。

  伊朗作为坐拥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中东大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伊核协议达成,有助于缓解伊朗面临的经济压力。

  协议达成后,伊朗与西方将开展正常交往,更多外资将进入伊朗,从而推动伊朗经济发展,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对于倡导改革与对外和解的鲁哈尼政府来说,其执政基础将得到巩固。

  对美国而言,伊核问题谈判达成协议可以被视为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地区棘手难题的一个大成果。奥巴马的总统任期仅剩一年多,该问题的解决将成为奥巴马的外交政策遗产

  伊朗的“死对头”,以色列强烈反对协议。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强调,以色列不受协议约束,将继续努力防止伊朗“拥有核武器”,并暗示以方将始终做好军事打击伊朗的准备。

  沙特对达成协议表示谨慎欢迎,但沙特王室成员也在媒体上称 “签署‘伊核协议’意味放任其在中东地区继续发挥破坏稳定的作用。”

  埃及、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对协议表示支持,希望它有助于推动中东地区安全与稳定。土耳其的表态则更侧重于推动与伊朗的经贸合作。

  综合看,伊核协议的实施会影响美国与以色列和部分阿拉伯国家的盟友关系。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况是,以色列加强与某些阿拉伯国家的联系,同时什叶派国家同逊尼派国家的敌对情绪增加。

  最后,伊核协议达,最明显的变化在于西方可以参与到伊朗的经济发展中,尽快结束让俄罗斯、中国等一些国家独领风骚的局面,但并不意味着伊伊朗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会急剧升温。

  原因在于,伊朗与美国在核心价值观上存在根本分歧,积怨很深,两国关系短时间内难有改观。而且,伊核协议有待美国会批准。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仍留有“后手”。(记者赵悦,编辑陈静,新华国际客户端独家报道)

责编:王书央

关键词:伊核问题,1980年,铀转换,伊朗核问题,死对头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