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有关抗战胜利日阅兵常见问题盘点
1.抗战大阅兵为什么在9月3日举行?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为什么新闻发布会“未强调抗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东方主战场:抗击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牵制和歼灭日军最多。
在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来自日本媒体的女记者提问:“军方介绍阅兵安排中,我个人感觉到没有强调‘抗日’,请问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曲睿回应:“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中方反对法西斯、反对军国主义,相信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一定会理解和支持。”
“这次阅兵,中方不针对任何国家,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体现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曲睿强调,中方强调牢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世界各国人民珍爱和平,永享太平。
3.抗战大阅兵与国庆阅兵有何不同?
与国庆阅兵不同的是,这次阅兵安排了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现在仍健在的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和英烈子女代表参阅,充分展示对抗战老兵和支前模范的敬重,对抗日英烈的敬仰。
参阅部队从7大军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解放军四总部直属单位抽组。
徒步方队是抗日战争中我党领导的英模部队群体所在的现役部队代表。
装备方队展示的装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许多都是首次展示。
责编:栾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