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难民悲剧再次留给欧洲

2015-09-10 06:56:1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欧盟提出的配额制或许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可能性方案,但德国的中东欧盟友,甚至是英国都在关键时刻表现出“麻木”的态度。

665B1F5ADBB2307832DB6CF3E4620C21.jpg

三岁男童艾兰·库尔迪在土耳其海滩永远终止了其前往欧洲的脚步与希望,但更多的难民仍沿着他曾经走过的路,冒着死亡的危险,或横渡地中海,或穿越封锁线前往欧洲。

艾兰的倒下激发了全世界的悲悯之心,欧洲的“人道主义明灯”更是再次被点亮。大批德国民众前往慕尼黑火车站欢迎与他们素昧平生的叙利亚难民。这种被认为是“来者不拒”的信号在口口相传之后,招来更多难民的蜂拥而至。

然而,信奉“博爱”的价值观在得到了片刻良心安慰之后,却发现汹涌的难民潮似乎变得欲壑难填。尽管中间偏左的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放出豪言,称德国每年可接纳50万名难民并持续数年,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德国每年无法接收近百万人,而欧盟只靠奥地利、瑞典和德国等少数国家来接受难民,是不公平的。

“难民将改变德国,希望改变是正面的,也相信我们可以做到”,德国总理默克尔所言无疑令人尊敬和感动,但德国人所做的努力相对与数百万难民来说仍然杯水车薪。欧盟提出的配额制或许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可能性方案,但德国的中东欧盟友,甚至是英国都在关键时刻表现出“麻木”的态度。这些其实也不难理解,大量异族涌入对这些几百万人口的小国本身就有极强的冲击力,而欧洲的基督教文明在遭遇大量伊斯兰教信徒闯入之后又会面临怎样的结果?“穆斯林恐惧症”在这些地方并非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

当传统盟友遭受难民潮的冲击,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政府是否能分担欧洲不可承受的难民之重呢?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9月4日冰冷的发言把欧洲热情的期望彻底浇灭。事实也确实如此。自叙利亚2011年爆发危机以来,美国仅仅接收了大约1500名叙利亚难民。而英国《卫报》在接触了22名美国2016年总统竞选人,只有一人明确表示美国应接收更多的难民。

美国目前是幸运的,至少地理上的天然屏障没有让难民选择横渡大西洋冲上弗吉尼亚的海滩。而美国的法律也规定了大约需要经历3年的层层审查,才能最终确定是否有资格申请前往美国,而这个漫长的等待通常早已耗尽了难民的所有耐心。

奥巴马政府在难民问题上受到了众多指责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彼得•布高7日则表示政府正在积极考虑多种对策,以便更好地应对全球难民危机,也会考虑到难民的安置问题。但美国真正能做多少呢?至少民意就不怎么支持。墨西哥的非法移民问题已经让美国社会头痛不已,而那位非常不靠谱的特朗普在提出遣返1100万非法移民后,支持率如同患了高血压一般在飙升。而党派辩论、朝野纷争以及耗费时间的法律程序更让所谓的“人道主义”变得一文不值。“口惠而实不至”也基本反映了美国的应对之道。

指责是无力的,愤懑也是无用的。在美欧关系中,欧洲一直处于下方。二战以后,曾经自相残杀欧洲同胞终于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欧共体乃至之后的欧盟才得以诞生和壮大。然而,面对强大的美国,欧洲的团结仍然只是徒有其表,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即使出现了诸如戴高乐、希拉克等真正捍卫欧洲价值的领袖,但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昙花一现,他们的继任者依然需要聆听华盛顿的声音,而美国的指挥棒仍然会在欧洲上空盘旋。

悲剧永远是他人的。自南斯拉夫内战到此后的科索沃战争,从伊拉克战争到今天的叙利亚战争,欧洲为美国参与或支持的战争买单的模式并没有改变。中东北非“革命”闹剧当初让美欧如此兴奋,纷纷强势介入,至今没有平息的迹象。在无政府状态下,暴力和恐惧裹挟着流离失所的平民百姓。此次汹涌而至的难民潮正是中东北非大乱的恶果。但不同的是,欧洲在这边焦头烂额,美国在那边隔岸观火。

巨大的南北不平衡让全球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中东北非的乱局持续,那么难民问题就是个无底洞。欧洲对艾兰的同情心若遭遇恐惧选民的抵制,并且与那些早已走投无路的绝望难民相碰撞,将会给当地造成不可逆的社会后果。在接纳难民的同时,欧洲必须意识到当前叙利亚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制止战争、重现和平是当下最为紧迫的问题,对美国日积月累的不满也只好一如既往地暂时放在一边。

(高望,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刘国民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