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外媒:屠呦呦之后将有更多中国科学家获诺奖

2015-10-07 09:13:19来源:参考消息网 分享:
字号:


参考消息网10月7日报道 境外媒体近日称,在10月5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宣布,中国人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获奖是对其发现青蒿素的肯定。这种药物能够有助于降低疟疾的死亡率。

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0月6日报道,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围被用来治疗疟疾。在全球疟疾的综合治疗中,青蒿素至少降低了20%的死亡率及30%的儿童死亡率,仅就非洲而言,每年就能拯救十万人的生命。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10月5日报道,中国培养了大量科学家,但是此前从未有在中国研究机构工作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直到今天。屠呦呦是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她在运用中国传统医学发明抗疟疾药物方面的贡献得到认可。她的研究工作是在中国进行的,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

的确,获得诺贝尔奖一事不仅对屠呦呦个人,也是对很多中国人而言愿望得偿的时刻。应该祝贺屠呦呦,祝贺从她的发现和成就中获益的所有人,希望中国的体制能够向着继续改善的方向前进,允许更多人做有益于世界的工作。

香港《星岛日报》10月6日刊文称,84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新中国首位科学家荣获诺奖,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这对中国科学界是巨大的鼓舞,诺贝尔奖再也不是遥不可及。只要国家继续坚持科研经费的投入,用最大力度栽培科研人才,并清理学术腐败,创造更佳的学术环境,相信将有更多的科学家成为诺奖得主。

中国人有诺贝尔奖情结,本土作家莫言几年前获得文学奖,赢得一片欢呼,中国内地科学界此前则未有突破。

近年来,“冲击诺贝尔奖”成了中国科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过去20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国家也大大增加对科研的投入,并且积极引进海外杰出学人。杨振宁教授几年前就认为,“在中国人的土地上出现可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我想应该是20年之内的事”,他还相当乐观地说,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获奖者还将不止一个。

屠呦呦教授以黑马的姿态荣获诺贝尔奖,这是值得庆贺的,对中国科学界当然也是巨大的鼓舞,相信将有更多科学家荣获诺奖。

1995年,国家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科研经费投入迅猛增加,但客观而言,中国真正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的科研成果仍然不算多。

这与学术界腐败不无关系,科学界内部存在一些“潜规则”,利用各种弄虚作假的手段,最终中饱私囊、贪腐科研经费,甚至连尊贵的院士也卷入腐败案。

在科学的道路上,除了个人天赋,还离不开默默耕耘,以及把冷板凳坐穿的精神。随着十八大之后反腐风暴席卷到学术领域,相信将有一个更佳的科研环境,为科学家攀登诺奖提供条件。

责编:牛宁

关键词:中国,科学家,屠呦呦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