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豪华游轮上的弃婴,一艘船。一架钢琴,一张唱片。一个人,一辈子。天堂的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他从未出生,从未死亡,从未存在。一九〇〇,海上钢琴师。一个传奇中的传奇。
影片《海上钢琴师》以第三视角讲述了一个虚构的故事:寒风呼啸的冬夜,穷困潦倒的小号手卖掉了珍藏一生的小号,临走前,他恳求店老板让他再吹奏一曲。而他所吹奏的正是店老板苦苦寻找的曲子。电唱机的探针缓缓划过破旧唱片的音轨,一个传奇故事缓缓展开。
历史即将翻过纷乱的19世纪迎来新的一页。往返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豪华邮轮“弗吉尼亚人号”上,人们焦躁而不安的眺望着,远处像征着希望的自由女神像逐渐映入眼帘。歌舞升平后的头等舱里,一名被丢弃在Virginian号蒸汽客轮钢琴上的孤儿,意外的被船上烧煤工人丹尼所发现,当时正好是西元1900年,于是丹尼便将他取名为一九〇〇----丹尼曼顿·TD·莱蒙·1900。
一九〇〇开始一天一天的长大,他一直由丹尼所抚养,而客轮自然也成了他出生以来的家。后来丹尼意外的死去。一天深夜,船上的乘客意外的被美妙的钢琴声所吵醒,原来那正是钢琴天才一九〇〇所弹奏的,也因此,一九〇〇才得以留在船上,成为了一名海上钢琴师。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一九〇〇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不如,黯然离去。
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讲述的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或许会有人将弗吉尼亚人号理解为乌托邦,我觉得倒不如说是一个避难所。一个像一九〇〇一样的人,在当时的环境下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活不下去的。他唯独生活在海上,船上的人,不乏贪婪恶俗之辈,却都能容得下一个不明来历的弃婴,丹尼至死都将一九〇〇当成挚爱的儿子;片中并未正面描写世界的战乱与凶杀,却能从船上的一幕幕悲欢管窥到人情的冷漠和世俗的险恶。童话般的美妙世界与不安与迷茫的现实世界在电影中交替出现,凸显出主人公纯净的内心。而只有这种纯净的,毫无杂念的心灵,才能创作出最富激情的天籁的音乐。
一九〇〇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在朋友们的苦苦劝说下,他终于决定下船看看,看看那个只存在于人们语言描述中的世界。但当他一步步走下铉梯,映入他眼帘的却是一座座的高楼大厦,一根根笔直的烟囱和码头忙碌的工人。他犹豫了,一切是那么的快节奏,一个人,在世界上是多么的渺小而微不足道,工业化的城市犹如一道铁幕隔绝了人世间的温情于是他留了下来,在战时,没有人跳舞时,炸弹掉下来时,还是在弹琴……
影片的结尾让人心痛,一九〇〇不肯离开游轮,最后,船被炸掉了,而一九〇〇大概也连同船一起沉入了大海。他的一生,是个悲剧,从生到死,与这个世界都毫无关系。
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平静的音乐,平静的大海,却能深深打动人心。作为一部偏重文艺的电影,影片中没有好莱坞式的大场面镜头,也没有俗套的感情戏,近乎单调的情节中穿插着美妙的音乐,彰显着意大利式的浪漫。
钢琴键盘上有限的88个琴键能弹出无限的音乐篇章,而无限的琴键则什么都弹不出来一样。陆地对于一九〇〇来说,是艘太大的船。一九〇〇坦言无法面对陆地上生活的无限抉择,而陆地上奔忙的人们,却在不知不觉中迷失自己。
责编:栾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