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开普勒”望远镜发现外星文明迹象?

2015-10-22 14:27:53来源:新华网 分享:
字号:

  【一篇论文引发轩然大波】

  从2009年开始,美国航天局“开普勒”望远镜对恒星KIC 8462852进行了持续4年时间的观测。它距离地球约1500光年,位于天鹅座与天琴座之间,其质量是太阳的1.2倍,表面温度与太阳类似,但自转速度较快,一个周期为0.9天,而太阳自转周期约为25天。

  美国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天文学家曾联合推出一个“行星猎人”项目,旨在调动志愿者帮助寻找太阳系外行星。这次这颗恒星便是由“行星猎人”项目首先发现的。

  “有一天有一个天文爱好者联系我们说,哎,这颗恒星(的光变曲线)怎么这么怪,不像行星也不像其他的(天体),所以我们开始对它做研究。”王吉回忆说。

  太阳系外行星距地球遥远,亮度很低,所以人们很难直接观测。寻找太阳系外行星,主要还是借助“凌日”现象,即从地球角度看过去,当有行星从所观测的恒星前面经过,恒星亮度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周期性变化,形成一个极具规律的光变曲线,据此可推断行星的大小等性质。“凌日”现象已帮助科学家发现了100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

责编:王书央

关键词:开普勒,光变曲线,外星文明,恒星形成,太阳系外行星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