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在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的演说传递了中国声音,彰显了大国气度。在笔者看来,习近平主席此次演讲有三个关键词:友谊、互鉴与合作。
友谊。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称,他体会到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习近平主席对中英交往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强调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友谊是中英关系发展的源泉。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到28名中国海军学员参加诺曼底战役、林迈可勋爵积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救助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英国护士克罗斯、英国议会上院议员贝茨勋爵在中国的慈善行走等事例,肯定了中英友好人士对发展中英友谊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互鉴。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承认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英国议会为议会之母,同时强调中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几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既要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要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习近平主席认为,中英立法机构在此方面可以加强交流互鉴。
合作。习近平主席充分肯定英国在发展中国与西方关系中的独特作用。英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也是率先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欧盟国家;英国是除香港外最大人民币境外交易中心,也是吸引中国留学生、开办孔子学院最多的欧盟国家。英国是首个发行人民币国债的西方国家,是最早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西方大国。这表明,中英合作具有良好基础。习近平主席认为,中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强调,站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起点,中英携手恰逢其时。习近平主席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名言“智者创造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和中国名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期待两国人民创造机会,推动两国合作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主席在英国议会的演讲不仅向英国政要和公众传达了中国在增进中英友谊、推动文明互鉴和加强双边合作的政治意愿,而且也为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确立了基调。可以预期,在中英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中英合作将再上新台阶,中英合作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孔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