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下岗潮”被误读背后的真问题

2015-11-11 06:51:1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需求萎缩,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倒闭潮”,如果经济继续减速,这一问题将更加严重。所谓因国企改革重组,引起第二轮下岗潮的可能性不大。

1447029320393749_副本.jpg

找工作场景

日前,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某论坛上表示,中国登记失业率不能充分体现实际情况,劳动市场信号已经失真,很多国企员工实际上处于“隐形失业”的状况。他还预言,受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将迎来第二轮下岗潮。此言一出,立即引发舆论热议,类似“博士都找不到工作啦”、“这是失业,不是下岗,下岗有补贴的”、“国企重组,裁员裁的是谁?”的声音不断传出。

国企兼并重组引起“下岗潮”可能不大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目前已经在7%以下运行。但决策层迄今并未推出大规模刺激经济的举措,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就业率仍然平稳,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失业潮。但曾所长的话让我们思考,目前的失业率数字究竟是否充分体现实情?这关系到决策依据的重要因素,不可不慎。

财经金融评论家余丰慧认为,所谓的“第二次下岗潮”反映了一部分实情,但有些言过其实。国企改革是“十三五”期间的重头戏,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企兼并重组等“硬骨头”。目前,虽然由于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国企受到了一些冲击,如银行业利润增收降到了1%以下,但国企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支柱性地位,目前经营状况也远非90年代可比。即使国企进行兼并重组,也会充分考虑到职工的安置问题,吸取当年的经验教训。因此,所谓因国企改革重组,引起第二轮下岗潮的可能性不大。

中小企业“经营难”更应关注

相比之下,传统中小制造企业“经营难”对于就业的影响可能更值得担忧。传统中小制造企业一方面吸收了大量就业,对中国经济的成长贡献甚大,另一方面也是最容易受到经济形势冲击的“弱势群体”,一直困扰着它们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需求萎缩,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倒闭潮”,如果经济继续减速,这一问题将更加严重。

1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出台的一组数据也加重了这种忧虑。数据显现,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3%,但环比下降0.3%,增速已经是连续两个月下滑。而另一项反映价格的指标,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5.9%。这两项指标的走软,反映出产能过剩、工业通缩的风险正在加剧,这对于尚处于艰难转型中的中国制造业,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就在两天前召开的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8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若干经济性文件,包括促进加工服务业创新升级和推进普惠金融的意见和措施,其目的也是为了应对传统中小制造企业目前面临的经营难问题,为它们的转型脱困提供政策支持,值得引起重视。

但余丰慧认为,目前这些经济措施的效果仍有待观察。去年以来,中国已经六次降息,但内需始终未能启动,“营改增”等以为企业减负为目标的政策虽然使税收结构更加合理,但对企业税负减轻效果并不明显。他认为,目前应采取降低间接税(企业生产环节税)、提高高档商品直接税(消费税)的办法,直接为生产企业减轻负担。

因此,尽管目前因为国企重组出现“第二轮下岗潮”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国国内消费不振和中小制造企业面临的困境却是现实的,而且这些问题可能已经传导到就业层面。从这个角度来说,曾所长的发言确实值得为政者注意。(文/王少喆)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刘国民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