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键词,看懂中国经贸合作新倡议

2015-11-25 07:05:4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这些倡议将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纳入区域合作框架,规则设计体现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家的适应性。

MAIN201411122221000517488355245.jpg

在近日召开的G20峰会、APEC领导人会议以及东亚领导人合作会议等全球和区域治理平台上,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阐述中国发展理念,并提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倡议。包括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确定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2016年结束的时间表、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等等。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增长速度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的背景下,这些倡议既迎合了亚太国家加强经贸合作的现实需求,也体现中国愿加速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的良好愿望。

其实,中国在对外经贸合作诸多倡议的背后,有着清晰的发展规划。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那么,对于这些对外经贸合作倡议该如何理解呢?以下三个关键词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看懂它们。

包容开放

包容开放是中国近段时间以来推动的经贸合作倡议的总特点。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方面,中国积极推进以亚洲为主导的亚太一体化路线图,如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东盟共同体,这几个协定也将成为RCEP协定谈判的主要支柱。同时,中国大力倡导代表未来亚太一体化方向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些倡议将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纳入区域合作框架,规则设计体现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家的适应性。区域一体化协定包含现有区域价值链的参与国家,并鼓励最不发达国家参与区域价值链的构建,同时包容现有各类区域一体化方案。

同时,包容性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显著特点。“一带一路”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联系在一起,构建具有发展活力的经济带。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和自由贸易区战略结合,构建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

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是中国经贸合作倡议的核心目标。自2013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促进相互投资、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性政策和措施出台循序渐进逐步展开。在全球贸易增长速度下滑的背景下,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规模呈现日益增加的良好态势。2013年和2014年,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贸易额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8.45%和7.69%,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幅。

立足长远

立足长远是中国经贸合作倡议的发展规划。中国自由贸易区倡议以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促进长期内实现多边贸易自由化为发展目标,发挥区域一体化对多边自由化的垫脚石作用。“一带一路”等倡议也并不是单纯的援助计划,而是以提升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为目标。

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各国需要立足长远,共同努力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非资源领域投资、跨境金融合作、自由贸易区谈判及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发挥合作潜能。

(东艳,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