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能否点亮“健康中国”?

2015-11-27 09:53:01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力争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而签约医生来自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11月26日《人民日报》)

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这不仅是一份“健康中国”的路线图,更意味着实实在在的改变----中国居民今后将拥有自己专属的“健康守门人”,享受针对性更强、措施更具体,服务更周到、更及时的医疗服务。对于习惯挤门诊就医的中国民众而言,这无疑是天大的福音。

具体而言,签约医生制度派发的“健康红包”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改变就诊模式,预防“小病变大病”的情况发生。由于缺乏专业的咨询服务,很多民众对头疼脑热,并不当回事(这一点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最终,“小病拖成大病”人财两空。推行家庭医生制度,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无疑可以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二是,推行分级诊治,避免大医院人满为患。即使是感冒,也要去301排专家号,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这是许多居民的通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居民没有自己信任的医生,不得不求助于专家。而实行医生制度,则能有效推行分级诊治,让“小病不出门”,给大医院“减负”。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也并非是一马平川。意见规定,“签约医生来自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而尴尬的现实却是,目前中国的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统计表明,北京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岗人员32036人,按2012年底常住人口(2069.3万)及编制标准测算,全市社区卫生人员缺口为1.9万人。北京尚且如此,况且是医疗软硬件条件更差的其他地区?

更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居民的健康可能更复杂。而且,家庭医生可能还要担负一定的养老服务。因此,相比国外的家庭医生,中国的家庭医生的工作量更大,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但目前,全科医生的薪水,不仅远远低于国外,也低于同等职称的专科医生。因此,如何保障他们享受具有竞争力的薪水,也是一个挑战。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最新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显示,截止2014年末中国流动人口达到2.53亿人。“全面小康,重在全面”。显然,如何将这个庞大的群体,纳入到家庭医生的诊治范畴,如何让农民工人户分离与家庭医生制度相“包容”,也是政府必须考量,并妥善解决的问题。

可见,家庭医生能否点亮“健康中国”,关键是啃掉全科医师不足、待遇偏低、工作量偏大,以及流动人口保健问题等硬骨头。而要战胜这些挑战,政府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借鉴国外经验,更需以更大的决心,更大投入,开启一条中国特色的健康之路。(薛家明)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