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监管须时刻在场

2015-12-22 15:02:0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风险的社会里,其实没有一个地方绝对安全。不论是发达城市还是欠发达地区,决定公共灾难发生概率的,只能是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的具体表现。

360桌面截图20151222134300_副本.jpg

洪水冲刷城市(假想图)

岁末年关,又是一年总结陈词的时分。如果要给2015年选个关键词,在反腐、改革之外,“公共安全”理当不被遗忘。回望2015,有太多关于城市管理和公共安全的事情让我们悲伤。

在一起起骤然而至的公共灾难之后,我们发现,生命如此脆弱,风险无处不在。尽管依旧可以流泪,尽管依旧可以疑惑,但在每一起令人惊诧的重大城市公共安全事故之后,我们才会发现,所有的灾难不过都是缘于“魔鬼的细节”:上海踩踏只因对安全预警工作未曾到位;和驶向不归旅程的“东方之星”客轮相对应的,是对客轮日常管理的疏忽;津门一爆是“化工围城”的结果;至于深圳滑坡事件,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但同样来得那样让人措手不及。

梳理发现,这些事故大多以一种“反常识”的面目出现。上海踩踏事件,是谁推翻了灾难的多米诺骨牌?现在已无可考证,但一场如此规模的聚会,所谓的安保工作怎能脆弱如斯?当一艘客轮搭载的多是中老年乘客,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为何没有相应升级?至于滑坡事件,出现在深圳这样一个现代化一线城市也是匪夷所思了。

另一个无法忽视的特征是,对照这些公共安全事故,它们“竟然”多数发生在发达的城市与地区。一种习以为常的认知是:关于公共安全,它往往和发展程度呈现出正相关的联系,越发达的城市,终归比欠发达地区要“安全”一些,然而现实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如此悖论到底从何而来?它说明的不过是一个常识:风险的社会里,其实没有一个地方绝对安全。不论是发达城市还是欠发达地区,决定公共灾难发生概率的,只能是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的具体表现。

面对接踵发生的重大城市安全事故,我们无法忽视那些习惯性存在的“监管洼地”。公共安全何以收获?它只能来自于监管者的如影随形,以及监管力量的无处不在。然而在城市之中,在上述的公共安全事故之中,监管的缺失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是什么阻止了本应提前出现的约束与纠偏,又是什么,让那些粗放且充满危险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大行其道地存在?很难说这是相应监管法规与制度的阙如,它更多是源于监管的惰性,以及监管合力的难以形成。

不要总等灾难来唤醒意识,唤醒那些沉睡的治理力量。抚平城市管理与公共安全的忧伤,除了回归法治,与监管的时刻在场,不会再有其他的捷径可走。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一个城市管理和公共安全事故频出的城市,终究难以建设成宜居的环境,难以让城市更美好。60%的城镇化率,更加需要的是100%的城市安全。

回望2015,有过伤有过痛,好在我们开始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进行反思。直面2016,期待一切有所改变。这需要省思,更需要行动。

(王聃,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王少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