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达成“慰安妇共识” 安倍从此不再道歉?

2015-12-31 06:38:06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是否对中国“慰安妇制度”受害者“表示道歉和反省”,将是重要衡量标志。何去何从,请安倍三思。

4053394505279607904.jpg

日韩两国政府28日在首尔举行外长会谈

【编者按】

12月28日,日韩达成了堪称“石破天惊”的慰安妇协议,引发世界舆论瞩目。但日本《产经新闻》随后报道,就在第二天,安倍表示,韩日已达成慰安妇协议,慰安妇问题全部解决,自己今后也不会再道歉。慰安妇问题是否“到此为止”,日本何时向受害的其他亚洲人民道歉,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

--------------------------------

12月28日,韩国外交部长官尹炳世与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就“慰安妇”问题举行会谈并达成协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随后通过电话,向韩国总统朴槿惠就“慰安妇”受害者表示道歉和反省。

安倍这次在“慰安妇问题”上的突然转向,令舆论感到意外。因为,再度执政前后,安倍曾一再发表否定“强征慰安妇”的言论,否定1993年8月4日发表的“河野谈话”,即承认日军“在慰安妇的征集、运送、管理等方面,采用哄骗、强制等手段,总体上违反了本人意志”。2012年8月,安倍公开声称,“有必要否定或取消‘河野谈话’、‘村山谈话’等历届政府的所有谈话”。今年4月访美期间,安倍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声称,慰安妇是“人口贩卖行为的受害者”,即否认“强征”慰安妇。韩联社当天发表文章,谴责安倍这一表述是“企图掩盖慰安妇问题这一20世纪最恶劣的践踏人权、国际社会定性为‘性奴隶’事件的本质”。安倍突然向韩国“慰安妇制度”受害者“表示道歉和反省”,是否真诚,令人怀疑,当事者韩方也存在不同的声音。韩联社报道指出,“日本提到的‘责任’是指法律上的责任还是道义上的责任,并不明确”。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即安倍政权已承认“强征慰安妇”是历史事实。

既然安倍政权已承认“强征慰安妇”是历史事实,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否也应对当年被日军强征的中国“慰安妇”同样表示“道歉和反省”?

日军曾经在中国强征“慰安妇”是不容否定的历史事实。调查显示,上海是日军实行“慰安妇”制度的发源地。上海的慰安所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批日军慰安所。1931年底,日本驻上海海军当局将今天上海虹口一带的4个日本侨民经营场所,指定为“海军特别慰安所”,并通过包括“强征”在内的各种手段,迫使一些中国妇女在那里充当日军的“性奴”。日本退役海军士兵坂下熊藏的儿子坂下元司在《海乃家慰安所的证言》中写道,日军用刺刀赶走房主,办起“海乃家”慰安所,最多时有45名“慰安妇”在那里让日军发泄兽欲。这样的“慰安所”,在上海多达160余所。

1992年12月9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首次举行“战争受害女性国际听证会”。在会上,曾被强征充当“慰安妇”的万爱花老人脱掉上衣,指着身体上的道道伤痕,揭露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当讲到当年被日军灭绝人性的摧残并遭毒打,肋骨和大腿骨被打断以致终生残疾时,她当场昏倒在听证台上。其情其景,激发起了与会者对日军暴行的满腔愤怒。

必须指出,“慰安妇问题”和“靖国神社问题”一样,不仅是“历史问题”这一影响当今中日关系的政治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维系着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虽然战争已过去了70年,但是借用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不无忏悔意味的语言,“不幸的历史伤痕依然深深留在亚洲近邻各国人民的心中。”而中国人民,是日本当年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最大的受害群体。若安倍无视中华民族对那段历史沉痛的集体记忆,甚至继续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不正视和正确处理“慰安妇”等历史遗留问题,那么他一再声称愿为改善中日关系不断做出努力的表述,难免令人生疑。

“慰安妇问题”不仅是维系着中日关系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且维系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东北亚局势的稳定。如果安倍向韩国慰安妇受害者表示“道歉和反省”,并不是对日本侵略和殖民统治历史的真诚反思,而仅仅是为了迎合美国重返亚太实施“战略再平衡”的需求,是为了破坏中韩在历史问题上形成的“统一战线”,那么,“影响中日关系的政治障碍”将会被进一步加固而不是克服。

总之,安倍若真心希望改善中日关系,就应信守中日之间达成的“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切实履行去年11月7日达成的“中日四项原则共识”,“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克服影响中日关系的政治障碍”。是否对中国“慰安妇制度”受害者“表示道歉和反省”,将是重要衡量标志。何去何从,请安倍三思。

(冯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