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2号按】
近日,中国财政部前司长杨少林被世界银行任命为常务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成为世行的“二号人物”,这是中国人在国际金融机构高层担任职务的最新进展,有助于在这一领域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有分析认为,这也体现了世行对于中国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等机构的肯定。
中国人成为国际重要金融机构的“二号人物”有何背景?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影响力的扩大?金台君为您带来最新解读。
----------------------------------
俄媒近日以《世界金融体系不能没有中国》为题报道称,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司长杨少林被世界银行任命为常务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成为世行“二号人物”。此次任命反映了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
这并不是中国人首次在世界金融体系担任要职。早在2008年2月,林毅夫就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开启了中国人在国际金融组织中充当重要职务的先河。2011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正式提名朱民为IMF副总裁,使其成为史上首位进入IMF高层的华人。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是这些新动向的最重要原因。
10年前,中国刚刚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拥有近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今,中国早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超过3.4万亿美元,经济实力不容外界小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从美国迅速波及全球,国际金融环境一片萧条景象下,中国经济却逆势增长。2008年至2009年,中国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对稳定世界经济意义重大,中国的强劲增长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提振了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许多经济体,欧洲也因向中国出口更多商品而受益。据分析,2009年到2011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在加速成长壮大。10年前,很少有西方人能说出一家中国公司的名称,但今天他们已经知道华为、海尔、阿里巴巴和腾讯。从全球工厂转变为拥有全球品牌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也使得中国的经济外交更加积极主动。在全球经济一片阴霾的情况下,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仍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遥遥领先。面对金融风险,欧美等国家财政吃紧,而中国手中资金充沛,充当了债权人的角色,这也是取得上述成绩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中国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动构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参与的多边金融机构;参与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将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世界上最重要的新兴市场联合在一起;以及近期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国在金融领域的诸多努力为全球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认识中国正在上升的国际地位。
从国内经济运行角度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总体态势向好向上,但经济下行压力也比较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既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深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实施好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规范发展。而且要在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金融业的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能力。在经济增速下降、企业利润下降、金融风险上升的环境中做好这些工作是很有挑战的,不能盲目乐观。
从全球角度看,我国人均收入在全球还没有太强竞争力。2014年中国人均GDP只有7589美元,世界排名80位,与保加利亚、博茨瓦纳相当。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也是中国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谢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为海外网“金台2号(微信ID:jintai2hao)”栏目原创,如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经济走势、时政局势及其它热点话题,金台2号还有更多精彩分析。(↓微信扫一扫,和金台君一起思考)
责编: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