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以成为伊朗首个“全面战略伙伴”?

2016-01-25 07:03:16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对中国来说,伊核协议达成及对伊制裁解除,意味着阻碍中伊深化经贸合作的主要障碍正被清除。因此,习主席此次出访伊朗恰逢其时。

1453677892432333.jpg

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此次中东行的最后一站——伊朗。虽然置于最后,但确实相当重要的一站。中国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区大国,伊朗是日渐崛起的中东大国,中伊深化合作对双方乃至全球都有重要意义。当前,中伊深化合作面临新机遇。

首先,阻碍中伊深化合作的“第三方干扰”明显减弱。此前,“美国因素”一直是妨碍中国与伊朗深化合作的主要障碍。2003年伊核问题曝光后,美国借炒作“伊朗核威胁”对伊朗进行外交孤立、军事威慑和经济制裁,日渐将国际社会拉拢到自己一边,联手围堵伊朗。在这种情势下,美国显然不愿中伊关系走得太近。

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六国达成全面核协议,历时12年的伊核危机最终“软着陆”。2016年1月16日,美欧相继宣布解除对伊朗涉及核问题的相关制裁,由此使伊朗从此可以重返国际社会。在此背景下,欧盟、俄罗斯等国纷纷抢滩伊朗。对中国来说,伊核协议达成及对伊制裁解除,意味着阻碍中伊深化经贸合作的主要障碍正被清除。因此,习主席此次出访伊朗恰逢其时。

其次,伊朗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伊朗本来就是中东屈指可数的地区大国,无论资源、人口还是领土面积都相当可观。对中东十国精英层一项民调显示,绝大多数认为,未来五到十年,伊朗将是中东最具影响力的地区大国。伊朗地区影响力日趋扩大,日益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伙伴。在中东形势正在发生新变化背景下,中国有必要强化与伊朗的全面合作。此次习主席访伊期间,与伊朗总统鲁哈尼达成多项共识,并将中伊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中国也由此成为伊朗的第一个“全面战略伙伴”。

最后,美国战略东移加快使得中国深化与伊朗合作的紧迫感上升。近年来,美国因实力不济,早在2012年初就放弃了“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原则,其很难在中东应付伊朗的同时在亚太应对中国。经过反复权衡,奥巴马最终选择了“对华围堵,对伊缓和”的大战略。美国推行的“战略再平衡”,实质就是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加大对中国的遏制和围堵力度。与此同时,美国在中东加紧战略收缩,其中重点就是与伊朗缓和关系,以便更好从中东脱身。2015年7月,全面核协议的达成,意味着美伊关系由完全敌对转为“敌对+接触”,某种程度实现了历史性“政治谅解”。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更加需要与伊朗强化合作。伊朗是中东地区大国,奉行独立自主政策,这本身就是对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牵制力量。中国唯有加强与伊朗安全合作,强化欧亚大陆国家内部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分解和削弱来自美国的威胁和挑战。

(田文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