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关系“新常态”:热度提升,温度不高

2016-03-29 06:34:2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美俄外长会晤的高频率并不代表美俄关系的“正常化”,这种往来的“热度”尚没有提升双边关系的“温度”。

t017454ecc53cd6bbb2.jpg

日前,美国国务卿克里对俄罗斯进行了工作访问。这是克里在10个月内第三次访俄,也是两国外长一年来的第18次会晤。在克里到访前,俄外交部曾表示希望克里此访能促进俄美关系正常化。

从俄方来讲,俄美关系“正常化”首先意味着美国取消以乌克兰危机为由对俄采取的一系列制裁、孤立措施,其次是美国改变自普京第三次当选总统以来对俄采取的具有敌意的政策和举措。

对美方来说,美俄关系“正常化”的责任在普京。奥巴马第一任期努力“重启”美俄关系,并取得一定进展,但普京对内对外的“强势”,特别是插手乌克兰危机,造成美俄关系紧张。

美俄外长会晤的高频率并不代表美俄关系的“正常化”,这种往来的“热度”尚没有提升双边关系的“温度”。一年来,两国外长见面讨论最多的议题是乌克兰、叙利亚、伊朗核等危机问题,在这些议题上,双方分歧明显,又最终都达成了合作意向并付诸行动,从而促进了这些危机的管控和处理。然而,两国在上述议题上的合作并未带来两国整体关系的回暖。这实际上形成了美俄关系的“新常态”,其基本特征是“总体敌意,有限合作”。

奥巴马第一任期之初信誓旦旦地要“重启”美俄关系,并于当年7月访俄,随后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回访美国。奥巴马的“重启”政策只在短时间里改善了双边关系,其实奥巴马当时把梅德韦杰夫与普京的总统、总理易位看做了“机会之窗”,微调了对俄政策,但在普京再次出山上演“普梅组合”“二人转”时,美俄关系很快趋冷。表面上,美俄关系的冷暖变化与两国领导人的风格、理念有关,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两国战略利益和目标的冲突。从二战结束至苏联解体,两国对抗、争夺霸权、冷战不断,是当时美苏关系的“常态”。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一度认为与西方关系的春天到来了,但美国不断对俄罗斯进行战略挤压,在国际舞台上把俄罗斯当做“二流”国家看待,没有给予俄罗斯希望得到的尊重。普京上台后,重振俄罗斯国力和国际地位,特别是维护周边战略利益,成了首要战略目标,这与美国弱俄、制俄的总体目标发生激烈矛盾。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既是美俄矛盾的直接结果,也使双方矛盾更加激化。

美俄之间的战略敌意是深刻的,但走向激烈对抗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俄罗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对美国和西方在力量和影响上总体处于劣势的状况,美国也无法忽视俄罗斯在其周边的独特影响力。目前,两国在乌克兰、叙利亚、伊朗核等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上进行务实合作,显示双方可以在保留根本分歧的情况下,找到一些共同点,达成一些共识,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取得一些进展,这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有助于避免两国关系由战略“敌意”走向战略“敌对”。

奥巴马第二任期行将结束,普京还有很长的执政时期,两国深层次矛盾短期内不可能缓解,双边关系正常化的“机会之窗”还没有到来。总体敌意,有限合作,这样的“新常态”依然会让美俄关系起伏不定。美俄外长频繁见面,将是这种“新常态”的最佳写照。

(贾秀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