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更需“制度关怀”

2016-04-01 11:17:5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即使明知过度医疗,毫无裨益,但在临终关怀资源稀缺的语境中,我们也不得不“死马当活马医”,选择过度医疗。

清明节临近,与生命相关话题趋热。一篇讲述临终患者感受如何、家人应如何照护的文章在社交网络热传。“发达国家有70%~80%的老人享受到了临终关怀,我们的老人却只有1%享受到”的说法,更挑动人们的神经。记者走访全市医院、养老机构发现,生命的最后一程,病患有临终关怀需求,但床位寥寥,医院也很少留医临终病人。

作为命中注定的结局,死亡或许算不上悲剧,但被死亡剥夺了人的尊严,却是不折不扣的悲剧。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悲剧,正在时刻演绎:陪伴患者走完最后一程的,是医生、护士和冷冰冰的各种治疗器械,而不是妻子儿女;在“尽最大努力抢救”中,患者满身管道、伤口、针孔,痛苦地离开人世。

为何那么多人宁愿过度医疗,也不选择临终关怀?表面看是观念的原因。“好死不如赖活着”“眼睁睁看着亲人逝去,而无动于衷就是犯罪”,这样的思想,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因此,许多人即使千金散去,倾家荡产,也要给亲人“续命”。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临终关怀资源的缺失。在“无憾、无惧、无痛”中优雅的离去,还是在反复抢救的痛苦、折磨下,遗憾离世。你选择哪一个?我想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但问题是,资源的稀缺,却不能保证患者“优雅离去”。以广州为例,能提供临终关怀的机构屈指可数。广州老人院慈爱楼,共可供床位200张。广州慈善医院,60张。广州友好医院,70张。加一起,330张。而同期广州仅癌症每年死亡约1.2万人。显然,大多数人连临终关怀的床位都摸不到。

由于中国没有实行家庭医生制度,选择在家临终关怀,即意味着让患者自生自灭。让家属在家看着患者饱受折磨,谁受得了?故而,即使明知过度医疗,毫无裨益,但在临终关怀资源稀缺的语境中,我们也不得不“死马当活马医”,选择过度医疗。(薛家明)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