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行走江湖,多读几本秘籍总归是不错的

2016-04-25 06:31:5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我想起当年读书时,蓝旗营的万圣书园楼下,有一个地下超市,里面有一间逼仄拥挤的书店,唤“贵知心”。

  明天又是工作日了,我们想在这个夜晚跟大家聊聊。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在京几位岛叔的一项主要集体活动,就是买书。所以,如果昨天您在朝阳公园的北京书市,看见一条精瘦汉子,带着呆萌的黑框圆眼镜儿,扛着一箱金庸全集匆匆走过,您不要以为他是一位辛苦的快递小哥,他其实是为自己客串快递小哥的公子无忌。

  几百块一套金庸全集,不是盗版自然划算。当然,书偶尔会廉价,但读书这件事却永不掉价。连中国的武圣人关老爷,也为《春秋》代言了上千年。

  经典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金庸老先生写的15本武侠小说,表面上说的是江湖,其实说的是读书。

  老先生写的第一部武侠,名字就叫《书剑恩仇录》。开宗明义,“书”字打头。

  其实,要说读书,《书剑》是金庸武侠里和书关系最小的一部。你要看看射雕三部曲,“书”的问题,简直就是书的主线。“华山论剑”,天下最牛的五大高手不顾名人风度,成天打出一身臭汗,就是要争夺一本书,《九阴真经》。大金的王爷完颜洪烈毫无架子混迹草野,每天和沙通天、侯通海等三四流学者研究学术,原因也只是为了一本书,《武穆遗书》。

  在那个匮乏的年代,书就是这么珍贵。这么珍贵的书,注定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文明担当。所有人都想看,而看到的人并不会多,至于真正看懂了的人,那就更是凤毛麟角。对于这样的书,我们现在有一个说法,叫做“经典”。

  经典的命运,一是所有人都知道,二是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轻易打开,或者未必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

  所以,约莫一个世纪后,江湖上流传开了关于倚天屠龙的传说。倚天是把宝剑,屠龙是把宝刀,每次出现,都会引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为了刀剑,文武双全的“金毛狮王”谢逊眼都瞎了,色艺双绝的清纯妹纸周芷若连爱情的小船都亲手打翻了……其实,所谓刀剑,都是幌子。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刀剑对砍,剑折刀断,露出里面的“书”——还是100年前那两本。

  这实在让人感慨,人类知识的更迭,其实就是这么缓慢。尽管100年来,江湖上创新出了无数新的门派、新的拳法,但年轻人,你一定要明白,那些其实都是浮云。当你听说经典出现的时候,你一定要前去围观。

  人生

  关于“经典”,金庸有很多段子。最著名的,是《葵花宝典》。

  这部经典,以及类似的《辟邪剑谱》,主要是一种武功速成方法论,可以通过一次变性手术,而让一个很普通的男性青铜,猛地进步成为小宇宙无敌的非男性黄金圣斗士——虽然这到底基于怎样的生物学原理,查良镛博士并没有为读者具体给出答案。但从许冠杰一曲《笑傲江湖》中不停“啦啦啦啦啦”这种充满解构风格的歌词里,岛叔认为,查博士重点在于强调“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当然,这个层级要求蛮高。绝大部分的人,还是要通过书籍来增长知识和才干,通过学习来改变人生。金庸老先生在小说中,也写出了刻苦读书,终成大器的典型:胡斐。

  在胡斐还没有成为“雪山飞狐”的时候,或者说,在他成为一个孤儿之后,他的全部精力,都在于刻苦攻读他爹留给他的一部“残书”——这本书的名字,显示出作者在知识产权方面超越年代局限性的自觉——《胡家刀法》。

  这本书,不仅帮助胡斐成为一个富有超级战斗力的有为青年,我们也有理由认为,这是他读书识字的蒙学课本,以至于成年之后的雪山飞狐武而优则文,开始广泛涉猎其它书籍。进而在未来的某一天,在探讨文化共识的一个场合,完成了他与苗若兰跨越世仇的爱情。他们初次见面,一曲《善哉行》正是相互的温柔路标。胡斐的人生,固不可忘祖传课本中或显粗劣的文字罢。

  猛读

  正是因为读书可以改变人生。所以,江湖上藏书盛丰的地方,就成了孵化人才的基地。在《天龙八部》里,至少有两大藏书基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姑苏慕容,以前鲜卑皇族的底子,创立了燕子坞参合庄,将天下武学尽收囊中。甚至可以大言不惭地宣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那意思是你家学的课程,咱家都学过。更夸张的是,一个借住在此的弱女子王语嫣,在博览群书之后,竟然可以随口叫出许多高手的看家招式。当然,我们不能忘记另一条古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看不练的王语嫣,在实战中,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另一家大型藏书机构天下共知,在河南嵩山少林寺。藏经阁。这里藏着各种海内孤本,听过说,没见过的“七十二绝艺”。但比较吊诡的是,少林寺的普通僧众,并不是最勤奋的读者。拼命来这里不办任何手续就“借阅”的,是两个蒙面人。这两位年过半百依然不舍昼夜韦编三绝的老人,一个叫慕容复,也就是燕子坞图书馆的前任馆长,而另一个叫萧远山,则是慕容前馆长的生死大敌。一个企图在书中寻找复国真理,一个则想通过书本学到复仇技能。

  两位读书大师的非法借阅活动,终于引出了神一样的存在——扫地僧。这位在金庸大师全部著作中武功排名他说第二估计没人敢说第一的master,出语惊人。核心观点一言以蔽之,你俩虽然读书读得多,但是全读错了!读错了!错了!了!

  For what

  扫地僧是一个真正的潜伏者。他清楚地记得萧远山和慕容复30年前来图书馆里“借阅”的第一本书,并且准确判断出,这老哥俩从开始读书的第一粒扣子,就扣岔了。

  “(萧远山)居士全副精神贯注在武学典籍之上,心无旁鹜,自然瞧不见老僧。记得居士第一晚来阁中借阅的,是一本‘无相劫指谱’,唉!从那晚起,居士便入了魔道,可惜,可惜!”

  “慕容居士……来到藏经阁中,将我祖师的微言法语、历代高僧的语录心得,一概弃如敝屣,挑到一本‘拈花指法’却便如获至宝。”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昔人买椟还珠,贻笑千载。两位居士乃当世高人,却也作此愚行。唉,于己于人,都是有害无益。”

  如何才能买椟不还珠呢?扫地僧说,“在我少林派,那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须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于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我,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所以说,读书一方面是get生产生活的各项技能,另一方面更重在提高人生境界。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要岛叔说,慕容和远山两位大师,还是好的。一是贵在坚持,二是实现顿悟。我们这种处在读书初级阶段的选手,还是先做到贵在坚持吧。江湖行走不易,多读点秘籍总归是不错的。

  后记

  大家好,我就是那个搬着一箱子金庸穿过了半个朝阳公园的奇男子无忌。

  说起来,世界读书日,似乎叫买书日更加贴切。各大电商开始疯狂打折,各种额度的满减券抢到手软,但你真正想买的书永远在缺货状态。

  昨天,我跟东郭叔叔、东方楼主一起去了朝阳公园的北京书市。人潮涌动,安检严格。这个书市,之前很多年都在地坛公园。读书时常去,坐很久的地铁,从雍和宫站钻出来,七拐八拐走进幽静的公园里,红墙绿树掩映里的书商小贩都在叫卖全场几折,而我总是不自觉地想象被母亲推着轮椅走在这里的史铁生。

  不知为何,后来地坛书市就不见了。其实,地坛书市上,也经常能见到老面孔——他们是一些长年在北京流动的书商。北大还有周末书市的时候,他们在北大;北大没了,他们就跑到人大;线下的货搬来搬去麻烦,所以他们也是孔夫子旧书网的知名卖家。一来二去,我们也可以聊聊哪个书的哪个版本现在值多少钱,某套旧书缺了某一本的话,也可以让他们帮忙找找。看你常买,他们叫价的时候就不会太离谱。

  昨天,在朝阳公园,我突然很悲伤。因为我发现,当年乐此不疲的淘旧书的冲动已经离我远去了。我开始觉得,泛黄的纸张里的灰尘有点呛鼻,一版一印的收藏价值也没有好读有用来得实在。

  见证了太多书市的搬迁和消失,也经历了许多书店的惨淡和关张。我记得北京第一间24小时书店诞生的时间,一周后的某个晚上,我也在那里度过午夜;一年后,他们的微博不无自豪地说,日营业额已经翻番,达到到了4万元——虽然下面的网友吐槽称,可能一大半都是卖关东煮的收入,anyway。

  我想起当年读书时,蓝旗营的万圣书园楼下,有一个地下超市,里面有一间逼仄拥挤的书店,唤“贵知心”。当年我在里面遇到一套卡夫卡全集,只要260多块钱,非常心痒。奈何学生时代囊中羞涩,只好回去犹豫踌躇又凑钱。等到我终于凑够了钱回到书店,已是两天之后,而那套书也被人买走了。那种心情,仿佛是看着少年时心爱的姑娘老大嫁作商人妇,你在婚礼现场浅笑着拍手,希望她的后半生都能被疼爱善待。

  我想,大多数的读书人,都曾经有过面对着心动的书籍囊中羞涩的时刻。后来他们有了工作挣了钱,在纷繁的琐事的间隙,只能觅得马桶上、地铁上和临睡前的读书片刻。他们捧着买来的书,看上十分钟就打一个盹,却依然在昏迷的瞬间惊醒,仿佛捧着的是对读书仍有初心的青春时刻——那时,他们读书,心里切切念着的,是书中那些隔着千百年的高贵灵魂,是往圣先贤,是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术,或者想象中的生活本身。

  稻粱之后,难再有诗。不在书的海洋,抽空逛逛书的海洋,花掉一些阿堵物,换一摞文明。且不管翻还是不翻呢,总算也是无趣人生的最后一丝乐趣了罢。

  文/东郭栽树、公子无忌

(本文为“侠客岛”独家授权海外网发表,如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侠客岛专栏”)

“侠客岛”是以解析时局政局见长的微信公号。关于反腐及其它热点话题,侠客岛还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请关注。

  

责编:宋胜男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