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软硬兼施,半岛或酿冲突

2016-04-26 06:30:37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更直接的动因,则是朝鲜希望通过此举,对联合国安理会3月初通过的2270号制裁决议表达不满,同时试探国际社会的反应。

t0180e0d66e3840f4e6.jpg

近期,有关朝鲜的两条新闻引起了各国媒体以及观察家的重视。其一,据朝鲜《劳动新闻》报道,4月23日,朝鲜进行了潜射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是指由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由于这种导弹的体积小,重量轻,隐蔽性高,便于不同发射平台运载和发射,发射系统机动灵活,军事意义重大)水中试射,并公开了金正恩当时的参观照片。其二,朝鲜外相李洙墉同日在联合国总部表示,如果韩美停止年度例行联合军事演习,朝鲜也准备好随时停止核试验,提出了朝鲜停止核试验的条件。

朝鲜为何要在此时做出这一硬一软的“两手”动作呢?

朝鲜进行潜射弹道导弹试射,显然违背了联合国安理会刚刚通过的2270号制裁决议。早在2006年10月,因为朝鲜进行第一次核试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718号决议就明确指出“禁止朝鲜进行一切与弹道导弹发射有关的活动”。2270号制裁决议明确指出朝鲜要遵守此前达成的所有有关决议,这包括1718号、1874号、2094号决议。朝鲜明知此举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什么又执意进行呢?对此举合理的逻辑推断是,一方面这是朝鲜“两弹一星”规划的一环,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步骤。另一方面,朝鲜是为了传言中的5月召开的劳动党全国代表大会造势。更直接的动因,则是朝鲜希望通过此举,对联合国安理会3月初通过的2270号制裁决议表达不满,同时试探国际社会的反应。

但是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朝鲜此时进行潜射弹道导弹水中试射只能恶化朝鲜半岛局势,也不利于朝鲜改善自身环境。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韩国必然会加大军事应对力度,并为美韩联合军演制造了合理借口。朝鲜进行试射后,韩国国防部4月24日表示,韩军正在利用潜艇、海上巡逻机和宙斯盾舰等进行对潜作战,通过构建杀伤链和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KAMD)加强有效应对。此外,此举也加大了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可能性,这也是中国和俄罗斯不愿意看到的。

其二,韩国必然以此为由加大对朝制裁。韩国外交部4月24日表示,“在切实履行安理会决议的同时,将会强化国际社会的对朝制裁和施压努力”。在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后,朴槿惠政府已经放弃了对朝信任建设进程、放弃了“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在外交上集全力向朝鲜施压。目前看起来,朴槿惠政府的对朝政策,就是希望学习当年美国里根政府对苏联的施压战略,通过施压拖垮朝鲜政权。

如上所述,朝鲜进行潜射弹道导弹水中试射显然违背了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决议,这给韩国进一步加大对朝制裁增加了理由。韩国下一步极有可能加大国际上制裁朝鲜的力度,特别是协调推进中美韩针对朝制裁的合作力度,甚至不排除积极推动类似于美日韩磋商机制的中美韩对朝制裁协商机制。这显然不利于朝鲜改善国际环境的努力。

朝鲜试图打破国际孤立的心态是显而易见的。朝鲜外相李洙墉在美国纽约为朝鲜停止核试验提出条件就是明显例证。应该说,朝美两国的错误政策以及半岛的冷战格局是造成今天朝鲜半岛紧张局势高居不下的根本原因。而美韩两国在朝鲜边境不断进行的联合军演是半岛冷战格局的典型表现,也是造成中美和中韩“信任赤字”、并因此在半岛问题上难以进行实质性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2270号对朝制裁决议出台的背景下,美韩联合军演不仅照常进行,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这已经严重恶化了朝鲜半岛局势,在中国近海的这种耀武扬威也引起了中国舆论的反感。如果美韩两国真的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那么真的是到了认真思考停止联合军演的时候了。即使不能完全停止,也真的到了应该认真考虑减小军演规模以及把军演转移到其他地区、比如东海或者太平洋公海进行的时候了。

朝鲜半岛局势异常复杂,中国、美国、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的利益牵涉其中。而从原因上来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半岛局势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已经不是哪一方的单独责任。从国际关系理论与历史经验来看,对于牵涉多个行为体的国际热点问题,最终落幕的办法无非有两种可能性:通过多边对话管理危机并逐渐解决危机、任由危机蔓延最终导致失控爆发冲突。可以说,除了这两种可能外,还没有出现第三种可能。

为了管理危机与解决问题,中国先是推出了六方会谈框架,最近又提出“弃核”与“和平机制构建”并进的“双轨制”思路,应该说这都是极好的思路,符合解决半岛问题的正确方向。因此,如果各方真的想解决问题,那么就应该回到中国提出的这个思路上。否则按照目前的形势发展,各方都不做出妥协,而是互相叫号、互相展示“肌肉”,那么发展到一定程度、量变发展成质变,朝鲜半岛局势的恶性循环最终极有可能以冲突的方式落幕。这种冲突必然会损害各方的利益,造成该地区的巨大不确定性,这其中首当其中的当属朝鲜与韩国的利益。

(王俊生,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访问学者,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