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一鸣惊人”能否带动科研“百家争鸣”?

2016-05-26 07:08:43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当研究者的执着与天赋以及自由的学术环境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的要素就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便是科研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0512104646729098.jpg

韩春雨副教授

近日,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副教授,因为在基因领域的新突破成为了热点新闻人物,据称该研究成果达到了“诺奖级”。如果韩春雨老师出自北大、清华等名校,这样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人并不会成为太多关注的热点,因为这些名校每年都会出现几个“诺奖级”的科研成果,而且在大家看来,每年投入那么多,不出几个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也是说不过去的。相反,河北科技大学仅仅是一个地方性的普通院校,即使在全国各类“科技大学”中也并不知名,这样的科研成就自然是超乎想象的。

“一鸣惊人”的效果取决于认识的巨大反差。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因教育养成的习惯,总是以点带面。我们自小开始就会被贴各种标签,如果某个学生成绩特别好,那他的各种品质都一定是好的;相反,成绩差点的学生,连人品都被老师怀疑。我们也会这样去看一所大学,以为名校就是一切都好,就该是做高端研究的;而一般的院校做什么都不行,没有好的基础条件,没有一流的学术,没有好的学生,所以做不出一流的研究。不知从什么时候,连学术研究也是要看出身的,不是“海归”就得出去喝点洋墨水,否则占有不了资源,即使是名校的博士也得再到博士后流动站混上两年。牛顿26岁前完成了三大定律,但是我们的博士们在26岁还是学生的心态。

重大突破性的研究都是水滴石穿的结果,而且是把1%的天赋自由地发挥到极致的结果。19世纪的后半叶,两次科技革命集中爆发,那样的研究条件及环境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论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今天的很多科研成就难望其项背。因此,在河北科技大学校园里能不能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完全是可能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充足、合理。在创新驱动激励下,地方对高等教育也更加重视,区域性竞争已经扩展到人才的竞争,丰富的人才资源可以找到更加合适的发展机遇。

当研究者的执着与天赋以及自由的学术环境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的要素就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便是科研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各类研究机构统计来看,地方院校在很多学科已经可以与传统名校一较高下了,这是好的现象,如果多一点耐心、少一点功利,由“一鸣惊人”发展为“百家争鸣”也是可能的。韩春雨团队的成功无疑激励更多的地方院校,更加注重学术团队的建设,更敢于投入先进技术的研究,也激励了真正有学术追求的人去赶超世界先进。

学术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改变标准化生产的模式,从标准化复制转变为自主知识性生产。韩春雨团队之所以能成功,在于对知识生产的执着,这是研究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也是创新的基本路径,因此其成功也仅是时间问题。而且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科研成就,因为这个团队掌握了知识生产的方式,这一点不是科研基础条件或者名校效应能够带来的。

科学研究本没有出身,科学研究也不是大学的专利。在大学之前,人类有很多的突破性研究,大学不过是近代以来才成为主角,但是当知识生产成为工业化生产以后,大学的研究能力也在下降,这拉近了地方院校与名校的距离。因此,只要有正确的知识生产方式,“百家争鸣”就能够出现。

(张欢,青年学者、北京大学硕士,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