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简政放权姿态改革高校“985”、“211”

2016-06-30 08:05:36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尽管这些工程打造了一批名校,尤其是在硬件投入上,提升了很多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但不可忽视的是,这在客观上也导致了地区和地区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逐渐拉大。

003zWRNGgy6JfXhnTn7ad&690.jpg

日前,教育部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其中包括《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关于补充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通知》等文件。坊间将之解读为,高校985、211工程正式被废除。

教育部对此的官方说法,是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换言之,985、211之类是“名亡实存”还是真正会在改革中被废止,尚是未知数。

“废除985、211”的传言,这几年时不时就会冒出来。因为尽管这些工程打造了一批名校,尤其是在硬件投入上,提升了很多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但不可忽视的是,这在客观上也导致了地区和地区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逐渐拉大。比如在网上就经常看到河南籍家长和考生的抱怨,他们有1亿人口,却只有一所“211”没有一所“985”,背后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时常被人们诟病。

本来在我们这样的大国,地区之间的客观差距很难避免,但如果背后还存在行政力量的因素的干预,那就会显得更加令人难以接受。过去211、985工程的一个最大弊病,正在于通过行政分配的手段分配教育资源。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拨款,政府部门通过项目申请、立项等方式,决定给哪个高校统筹分配国家资源。尽管这种统筹在现实国情下有相当合理性,但如果存在“跑部钱进”、贪腐滴漏的现象,便会加剧人们的不公平焦虑。

过去这些年,在985、211这些工程中收益的高校,当然是坚定的支持派,但那些觉得被边缘化的高校和地区,则有很多的不平和改革呼吁。即便是收益的高校,在一些不合理的“计划”之下,也并未得到充分发展,距离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目标很远。再加上学校事实上被分成三六九等之后,不同级别高校的学生求学、就业等也遭受歧视。综合来看,改革过去985、211式的大学发展模式,已有相当的共识基础。

在“双一流”的目标之下开展大学和学科建设,汲取过去的教训,可以提供方向指引。比如对于过去最有争议的教育拨款方式,必须改变某个政府部门甚至某个官员说了算的方式,通过建立拨款委员会吸纳多领域专业人才去负责拨款预算方案的制定,同时还要监督后续的资金使用。

政府简政放权的执政理念,在教育领域也同样适用。加强专业性的同时,要给学校更大的自主权。不能把太多的决策权都把控在行政部门手中,不能再动辄对高校进行行政层面的分级、分类,而是要给学校更大的空间,以得到更多的自由展开平等竞争。高校的品牌必须是由办学特色竞争出来,而不是主要依赖行政部门的加持,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办出特色,靠近“双一流”的目标。

(敬一山,媒体时评人,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