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洋案尸检结果公布,但留下的思考还很多

2016-07-01 06:57:2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近年来,医生、警察、城管、官员、明星,都经常进入舆论场。有的是客观报道,有的则失于标签化。无论如何,都证明了一定程度的撕裂。

将近两个月之后,检方拿出了雷洋的尸检结果。

这是一份非常专业的鉴定意见,也是一份没有说完的真相。比如,到底是什么造成了雷洋的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引发窒息?检方之所以批捕,是因为当事警方的什么行为?

大家依然关心着这些问题,我们也一样,但这些问题的解答,还需要等待。等待的途中,我们想聊一聊从雷洋案想到的话题。

舆情

每一次“舆情”汹涌之时,我都会想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东西,使一件事情成为舆情?

大约有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是与公共利益相关,或者具备某些推断的可能。无论是毒跑道,还是问题疫苗,都让父母担心子女的健康;和颐酒店女生遇袭、女实习生疑被性侵,让女性群体感受到了自身安全可能遇到的威胁;雷洋案,则可能会递推至“警察”与“公民”的关系。

舆情发酵,也可能切中人们的社会心理。近年来,医生、警察、城管、官员、明星,都经常进入舆论场。有的是客观报道,有的则失于标签化。无论如何,都证明了一定程度的撕裂。

而在技术层面,每一次舆情的汹涌,也都事关信息不对称。天津爆炸、东方之星、甚至是动车事故,其实都存在这些问题。有时,主管信息发布的部门并不掌握完全的信息,而掌握信息的部门并不愿及时发布这些信息;有时,新闻发生之时确实大家都不掌握信息。在信息的空白中,猜测、质疑甚至谣言便会填充人们的信息饥渴。

雷洋案,恰恰在这几方面都存在着:之前警方的几次信息发布,都没有打消人们的疑问,信息的空白和撕扯,在警方、家属中往复几个回合;舆论场中对警察的联想、各种身份的标签,也让不同立场的人们对案件本身有不同的推演。

但在此案中,真正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却是理性的存在。家属方面的回答是,只想知道雷洋如何死去;舆论的平静,恰恰是在检方介入之后——让事实说话,成为各方的共识。

引导

这些年,对“舆情”的重视、应对,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很多政府部门请了专家去讲,也请业界的人去讲,很多领导的案头,都会放着一份“舆情报告”。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大家更加重视信息的发布、问题的回应,也更关注公众的关切。

作为媒体行业的一分子,岛叔的日常工作中也会接触到很多“舆论引导”的工作内容。这当然很重要:前面已经说过,当舆情发生时,从技术层面讲,会有很多空白等着我们去填补、有一些疑虑等着我们去澄清,媒体本身承担的就是信息的源头与接收之间的中介功能,无论传递的是事实还是观点。

但同样,很多时候,仅靠“引导”,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全部。人们的关注点可能变幻无常,但问题的核心却是不变的。贪腐官员落马了,情妇与爱好的八卦固然吸引眼球,但大家依然关心的是如何追究责任、如何避免再出现此类事件;问题疫苗出来,大家关心多少官员因此被追责,但也关心疫苗流通和监管机制的完善;雷洋案出,他的死因、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行为,依然是问题的核心。

这就如同知乎上那个答案:当百度医疗广告的事发之后,一些人不去探究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却在指责百度的公关不给力。公关当然是有效有用的一部分,但不解决问题一味的公关,我们通常会用“洗地”这个词来代替。

所以你看,舆情是否能得到平息、舆论是否得到“引导”,关键还在于问题的解决。一场交通事故可能因为没有红绿灯,事后安装红绿灯,才是真正解决事故。雷洋的案子,到目前为止,人们看到了专业的意见,但真正的来龙去脉,或许还要等到法院的审理过程。

司徒格子先生曾经写过,我们最怕的是这样一种吊诡的局面:懂的人不说,不懂的人警告你别说。“有些人只想看到有关自己的正面新闻,却不知道的是,如同夫妻相处,那真正决定感情是否破裂的不是如何共度欢乐的时光,而是如何面对双方最大的争执。是坏时光里你的作为,决定了你是否可信。”

共识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有足够的自信来接纳争论,因为它相信社会的自净能力。

大学时候的岛叔曾是辩论队的一员,打过很多无聊的辩题,诸如“网络使人更亲近还是更疏远”、“猪八戒还是孙悟空更适合当老公”、“年轻人应该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说起来,辩论也是一件挺徒劳无功的事,因为明眼人都知道,很多事情并非非黑即白,对垒的双方也都显得偏执。

但当年一位评委的话却让我记忆至今:“你们每个人都站在真理的两头,都手握片面的真理。但你们用片面真理的争论,却让我们这些听众能够多多少少地对那个全面一些的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

我想,这也是舆论每一次陷入争论的积极效应所在。至少,在雷洋案中,我们会对很多问题形成共识,比如相信第三方的专业力量,每一个当事人都有权利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警察的执法应该更加规范并且有记录,等等。

荷尔德林曾经写,“当我们离去,一些事物留存,原本是这唯一的动力将我们系与此生”。新闻的热度会退去,当事人也会回到自己的生活,但每一次舆情留下的这些思考和共识,或许才是我们投身这一行业的真正动力,也才是公众关注这些话题的真正价值所在。

文/明日绫波

编辑/公子无忌

(本文为“侠客岛”独家授权海外网发表,如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侠客岛专栏”)

“侠客岛”是以解析时局政局见长的微信公号。关于反腐及其它热点话题,侠客岛还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请关注。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