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23次“抗议”中国,日本想干嘛?

2016-08-16 06:09:3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日本意图通过渲染东海威胁来扮演受害者与菲律宾形成共鸣,而把中国塑造成一个不遵守国际规则的地区麻烦制造者形象,以此怂恿菲律宾新政府在南海问题上重拾对华强硬政策。

3E80739FF61E5DA8340AC352909ACAD6.jpg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最近,一度高烧不退的南海局势有所降温,但东海却再掀波澜。据日媒报道,针对中国公务船和渔船连日来同时现身钓鱼岛附近海域、以及在东海油气田平台安装雷达设备,在5天时间里,日本通过各种途径向中方提出23次抗议。如此高密度的外交交涉,即便放在摩擦不断的中日外交之间也显得不同寻常。

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对于中国公务船和渔船出现在钓鱼岛毗连区海域,事实上就连日本官方都得承认这既不违反国际法,也没有破坏《中日渔业协定》。而对于中方在东海油气田平台安装雷达设备,来自日本防卫省的分析结果认为,该装置属于安装在巡逻船上探测船舶等的雷达,换句话说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设施。由此看来,日本疯狂抗议显然是出于扩大事态、渲染威胁蓄意为之,其背后更是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政治图谋。

7月11日,日本参议院选举最终开票结果揭晓,赞成修宪的势力达到参议院三分之二以上议席。加之执政党在众议院掌握三分之二以上议席,修宪的基本环境已经具备。为此,日本首相安倍在前一晚的电视节目中吐露心声称,“经过讨论后,我们希望就修宪举行国民投票。”紧接着8月3日,安倍对内阁进行部分改组,此次人事布局有两大看点。第一,涉及“安倍经济学”的核心阁员均被留任;第二,重用右翼政客使得内阁右倾化进一步加剧。

可以看到,对内的“安倍经济学”和对外的新安保法案,依然是安倍修宪夙愿的两大支柱。但面对日本经济复苏和摆脱通缩迟迟无望的局面,安倍政权自然会加大对安保政策方面的倚重力度,大肆炒作周边安全环境恶化尤其是“中国威胁论”则成为其一贯伎俩。

另外,南海仲裁案之后,南海形势并未如日本所愿走向激化,相反美国接连派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海军作战部长、太平洋舰队司令访华为南海问题灭火。此外,美国国务卿克里也明确表示对南海仲裁案结果不持立场,支持中菲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同时,杜特尔特上任以来多次向中国释放善意、并任命前总统拉莫斯作为特使访华寻求破冰。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意图通过渲染东海威胁来扮演受害者与菲律宾形成共鸣,而把中国塑造成一个不遵守国际规则的地区麻烦制造者形象,以此怂恿菲律宾新政府在南海问题上重拾对华强硬政策。

所以,8月10日至12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到访菲律宾时,在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会谈中,不仅提到了敦促中国接受所谓的南海仲裁案结果,而且还说明了中国在东海的“挑衅”行动升级的状况。为了拉拢菲律宾,日本甚至提供了每年570亿美元的政府开发援助以及10艘巡逻艇。

对于中日在钓鱼岛再陷紧张,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将和日本合作,密切关注事态进展。此外,还重申了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的立场。尽管只是老调重弹,但日本还是为不遗余力炒作钓鱼岛问题赢得美国关注而感到欣喜。实际上,在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和日本作用被日益重视的背景下,日本一直谋划将东海问题与南海问题巧妙实现联动。在日本看来与南海问题相比,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更多是说多做少。假如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能够成功拉美国直接介入,无疑会增加与中国较量的筹码。

时至今日,中日钓鱼岛之争的态势已然改变,日本过去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也早被打破。但中日钓鱼岛争端牵扯到双方实力对比、地区局势变动、中美大国博弈等诸多因素。因此,日本为了挽回颓势一定会穷尽各种手段,对此我们需要擦亮眼睛方能占据主动。

(武剑,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刘国民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