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前的战败,日本怎么还不长记性?

2016-08-16 05:49:0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日本“以小搏大”的战略传统、决策过程中的冒险性和非理性现象,以及精心准备、先发制人的战术特点。这些是我们应当警醒的。

1.jpg

    每年的8月15,都是一个挑动东亚地区神经的日子。
    71年前,日本天皇在这一天通过广播向全日本宣告《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二战随即结束。
    之后,每逢这个日子,中国人都会记起被侵略的历史,记起亡国灭种的危险,提醒自己警钟长鸣。但我们也好奇:在海的那一边,日本人会在这一天做些什么?岛上今天请到了在日本有过较长工作经历的岛叔华山流水,为我们讲述一下他的见闻和观察。
    1、侠客岛:8月15这一天,日本一般会有怎样的纪念活动?日本民众怎么看待这一天?
    华山流水:按照惯例,这一天,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纪念活动。比如战争的“遗族”(战争遗属及其后代,有数百万人之多),或者右翼团体,可能会有完全不同于官方的纪念活动。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这一天是工作日,那么还是照常上班生活;如果不是,也会怀念一下战争历史、纪念亲人,因为这一天恰逢盂兰盆节。对于处在中间状态的现代日本人来说,对于政治活动比较疏离。作为一个多元化社会,不同群体对这一天的观感、想法可能相差很大,不一定存在整体性的“日本民众怎么看”这种铁板一块的情况。

2.jpg

    就拿中国和韩国感觉比较敏感的靖国神社来说吧,对于日本人、尤其是保守派来说,它是历史的象征,也是“精神胜地”,是战前军国主义精神重要的象征,尤其是后来这里又搞了甲级战犯的“合祀”。但其实很多日本人平常也会去,因为也是东京观赏樱花的名所。其实每年除了8月15日,靖国神社还有两次大祭,可以说有相当的支持度。而我们最关注的,则是政治人物是否会选择在这一天参拜靖国神社。
    从我的角度看,其实这一天的靖国神社,反而是有很多“做戏”的成分在。比如今天我们看报纸,有一些穿着二战时的日本军装的、声称自己是二战“老兵”的人的照片,其实今天这些人很少有老兵,不过是老右翼,老兵那一代人如果现在仍然在世,很难在夏季的靖国门前那样折腾了。从我个人来看,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平时的靖国神社,那些平时去靖国神社参拜、纪念的日本平民,那个时候的行为,可能更代表了他们对历史的深层看法。

3.jpg

2、侠客岛:今年安倍晋三和新的防卫相稻田朋美没有去参拜靖国神社,您怎么看?

华山流水:一个首相、一个防相,在当下的外交态势中不在这一天参拜,肯定有现实的政治考虑,比如下个月就是G20峰会。但与其关注他们没去,不如关注谁去了。比如,安倍虽然没去,但自民党总裁特别助理西村康稔、思想信念与安倍相近的官房副长官萩生田光一去了,这两个都是他的亲信,前者代他供奉了祭祀费,后者在过去两年担任总裁助理时也是代他“缴费”的人物。这也是2013年以来安倍的套路。稻田朋美没去,但是总务相高市早苗去了,这也是右翼的重要代表。而且,高市早苗在政坛的资格比稻田老,但年龄比稻田还年轻两岁。刚刚卸任日本防卫大臣的中谷元也去了。

更重要的是,自民党的下一代、被视为未来首相有力竞争人选的小泉进次郎也去了——他是自民党的复兴政务官,也是小泉纯一郎的儿子,1981年出生,很多人认为他未来会是自民党下下一代的接班人。换句话说,从这些人选可以看出,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自民党都会是这个态度。其实,靖国神社的要害不在于本身,而在于其代表的战前意识形态,也就是我们之前谈过的,安倍要把国家带到什么地方去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复参拜靖国神社,只不过是一个象征,背后是安倍为代表的右翼势力,想要恢复日本过去意识形态。甚至有些激进的右翼,希望天皇去参拜。这就是战前所谓国家神道教那一套了。

同时,历史观与政治观是配套的。右翼的历史观,相配套的政治观是什么?是建军、扩军,是外交的强硬化,是教育的右翼化,是国内政治的总体右转。在看到靖国的同时,要看到背后的这些东西。

4.jpg

    其实,在战败日这一天关注靖国神社,不过是一种迷思,反而是次要的。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日常的纪念活动,比如日本对于战争遗物的纪念。今年2月,在日本鹿儿岛县的海上自卫队鹿屋基地,起飞了一架机身涂成绿色的螺旋桨战机。它可不是普通的战机。71年前,就是它的同款机,在同一机场起飞,前往海上执行自杀式攻击的任务。它的名字叫“零”式,这也是战后首次有“零”式战斗机在日本的天空飞行,是从美国藏家手中购买残骸进行修复、安装发动机之后重新起飞的,而且有一千多名日本民众捐款资助这一活动。
    像这种的,还有按比例缩小的“大和”号战舰模型,自杀式载人鱼雷、微型潜艇等二战武器装备原品等,都陈列在日本政府资金支持的博物馆里——其实单纯遗物陈列也没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展示这些遗物时,几乎从不提及战争的原因,只渲染日本民众受到的伤害;“军神”“神风”“特攻”等右翼符号更是比比皆是。
这些才是我们更应该注意到的“日本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渗透了日本的右翼史观。
    4、侠客岛:今年日本官方纪念仪式上,天皇讲话提及了“深刻反省”,但安倍讲话中则没有。怎么看这种现象?
    华山流水:这显然是两个人历史观的巨大差异。去年815讲话中,天皇第一次提到了深刻反省;92年访华、94年欢迎韩国总统访日时,也提到过。而去年815讲话中提,则是明确地和之前一天的安倍谈话区别开。

5.jpg

去年8月14日,在二战结束70年之际,安倍有一篇3000多字的讲话。表面上,他的讲话中有“殖民统治”、“侵略”、“反省”、“道歉”等词,但其实完全是文字游戏。比如他说,“决不能再次出现战争的惨祸。事变、侵略、战争……绝不应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必须建设一个永远告别殖民统治、尊重所有民族自决权的世界”。显然,他没有说日本侵略了别人,也没说谁遭受了侵略;又比如,“对于在此前大战中的所为,我国已经多次表达过痛切反省和由衷歉意。为将此付诸实际行动,战后日本一直在与亚洲的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韩国、中国等邻居共同铭记苦难历史,为和平及繁荣而尽力”——道歉的对象是谁,为何道歉,也没说;而在对历史的描述中,其内涵的逻辑是:当年殖民统治不是我一家,西方国家都有份,不要就盯着我;日本走上后来道路是为了保护自己;日俄战争好歹还鼓励了你们这些殖民地,甚至对东南亚等殖民地来说,日本还是解放者。日本的民众怎么看历史,有不同的看法;但日本的上层怎么看历史,则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因为它会切实影响日本的走向、中日乃至东亚地区的关系。

要知道,在当年的《停战诏书》中,就没有“投降”的字眼。到今天,日本对这一天的称呼也没统一。有人说战败日,但安倍政权则称其为“终战日”;谁终止了战争、被终止的是什么性质的战争,没有人提出,也没有人深究。这更令人深省。从现实角度看,中国和日本,可能一段时期内都会是“斗而不破”的关系。中日的深层次矛盾难以消除,决定了很多方面会“斗”;但经贸往来需求,以及中国的总体实力发展,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日方的“冲突”冲动,使双方关系在一定范围内不至于“破”。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对于日本,还是要加强研究,在历史问题上尤其如此。日本对中国的研究,比中国对日本的研究详尽得多,也持久得多。今天的日本决策者们,其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其过去的历史。在日本战败日这一天回望历史,如果说历史中获得什么对当下的启示的话,我想,也许就是他们“以小搏大”的战略传统、决策过程中的冒险性和非理性现象,以及精心准备、先发制人的战术特点。这些是我们应当警醒的。

采写/公子无忌

(本文为“侠客岛”独家授权海外网发表,如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侠客岛专栏”)

“侠客岛”是以解析时局政局见长的微信公号。关于反腐及其它热点话题,侠客岛还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请关注。


责编:刘国民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