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季访华后,中缅经贸合作会“多云转晴”吗

2016-08-22 07:09:2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中缅两国已经高度相互依赖,也意味着在双方合作中,彼此间也有着高度脆弱性,正是因为利益捆绑太紧密了。

a8101732cb79f81347230c451228be7c.jpg

8月17-19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访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等中国领导人分别会见。昂山素季同时身兼缅甸执政党民盟主席、总统府部长、外长、民族和解与和平中心主席等要职,是缅甸核心领导人之一,因此,两国此次领导人会晤在中缅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昂山素季访华,是她出任国务资政后首次出访东盟之外的国家,该行程还排在其9月访美之前,说明中缅传统“胞波”(兄弟)情谊再次经受住了“缅甸连续执政54年的军人及其政党在大选后下台、信奉西方民主理念的昂山素季和民盟执政”的考验,说明缅甸民盟政府外交并未倒向美国等西方世界,而是高度重视与中国这个最大邻国的关系。中缅关系未来总体发展态势喜人。

两国领导人会见会谈议题广泛,涉及经贸合作、边境稳定、能源与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等重要领域。其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能源合作,尤其是密松电站项目。昂山素季访华期间,两国舆论关注焦点之一是被缅甸前政府搁置4年多的中缅合资大项目——密松电站未来命运如何?是能重启还是被彻底停掉?还是会有其他双方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中缅几乎停滞的其他几大水电合作项目怎么办?水电投资问题解决的好坏对中缅大型经济项目合作的深远影响是什么?这一连串问题说明,两国政治友好关系“更上一层楼”的同时,大型项目合作能否尽快“多云转晴”,委实复杂,难度不小。

中企在密松电站既有建设中已经投入数十亿人民币,2011年遭遇部分民众抗议,被搁置后仍在向项目周围民众提供大米、奖学金等,善事照做,但项目至今前景不明。密松之痛,也是中缅大项目合作的伤疤,此题不解,此疤不除,中缅大项目合作就难以走出低迷多年的窘境,两国将丧失更多发展机遇。

近日,密松电站的命运似乎出现转机。一是,昂山素季访华前,缅甸8月12日宣布成立由人民院副议长吴帝昆秒等20名高级官员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审核密松电站等克钦邦水电项目,拟11月提交调查报告,寻求对密松电站的妥善解决办法。这说明民盟政府重视以科学、理性方式解决问题,与上届政府搁置项目后不管不问的冷漠态度有了巨大转变。二是,在高层会晤中,中方领导人希望缅方妥善处理密松电站问题,昂山素季表示愿意通过两国的能源部门的合作寻求符合两国利益的解决办法。受到双方高层重视,意味着问题解决进入了“快车道”。

中缅大项目投资中的问题还不仅仅是密松电站问题。缅甸采用国际上“采掘业透明度倡议”的高标准,世行的“自然资源成本核算”(即投资是否有收益将将项目对资源、环境的损耗算进去)理念也在缅甸开始流行,对资源项目要求提高,而中国多个大型项目向缅甸资源能源领域投入巨资,动辄十亿乃至数十亿美元,未来几十年运作的风险增大。另外一个中缅合资大项目——莱比塘铜矿,最近三四年来长期遭受部分人抗议,即便中国万宝集团作为合资方,2013年开始,定期拿出较多资金惠及民生,迄今还是有人抗议。其实,抗议者经常只有数十人,很多人不是铜矿附近百姓,而是从仰光等地过去的职业示威者,幕后有组织发工资。这说明有人专门破坏中缅合作大项目。中缅拟在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等河流的其他几个大型水电投资项目,如设计规模将是东南亚最大水电站的孟东水电站,等等,也在遭遇抗议,有些人以电站破坏环境、移民多等为理由,要民盟政府彻底下马这些项目。

中缅大项目合作要实现双赢,避免出现“双输”,有事好商量,而不要单方采取极端行动,要相向而行,让重大投资问题的解决更科学和理性,尽量符合双方利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模式。因为,正如昂山素季著名的“邻居论”所言,夫妻吵架还可以离婚,但中缅两个邻国不可选,必须要搞好关系。现实中,中缅对彼此的发展需求都很大,需要将两国的合作与发展“蛋糕”做大,建立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利国利民。

对于缅甸而言,民盟政府面临巨大的经济与民生难题,人均GDP仅约1300美元,全国GDP不到700亿美元。外资少,经济发展不好,民盟要再赢得2020年大选,就难了。同时,中国是缅甸最大外资来源国,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含香港)对缅协议投资总额约254亿美元,占缅甸吸引外资总额的近40%,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对缅投资额之和的约3.5倍。中国还是缅甸最大外贸伙伴国,最大出口对象国,中缅贸易额占缅甸外贸总额30%以上。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对缅投资的量大,但安全性有些脆弱,保护好投资利益,甚为重要。同时,缅甸地缘位置重要,毗邻印度洋、连接中印、连接南亚和东南亚,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如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一带一路”(西南方向)的顺利推进,需要缅甸的支持。

因此,对中国而言,缅甸民主化快速推进,公民社会迅速发展,尽管抗议者存在诸多不理性行为,但是中缅部分大项目合作长期不得不面对现实难题,需要调整对缅投资模式,投资缅甸更欢迎的农业、加工制造业、旅游业等少破坏环境、多增加就业的领域。

而对缅甸民众而言,奉行严苛的人权、环保、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追求没有任何资源环境代价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外资项目一有问题就抗议、就要求关停,只能吓跑更多外资,能做的是想方设法把发展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中缅未来合作项目要搞好“环评”、“社评”,要尊重当地民意,协商好利益分配,而企业与民众都要理性,有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出现对立情绪,乃至由此引发暴力事件。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中缅两国已经高度相互依赖,也意味着在双方合作中,彼此间也有着高度脆弱性,正是因为利益捆绑太紧密了。

(宋清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环孟加拉湾研究室主任,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