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离婚,民众操的什么心?

2016-08-22 07:19:1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王宝强离婚”事件,衍生出太多的声音和讨论。但最不应该出现的就是用网络暴力伤害别人。

7841d9e1b0a3f01d2a7b4b594e855a64.jpg

2016年的8月对于新闻界来说,注定是个忙碌的月份。遥远的大西洋岸边,里约奥运会还在牵动着世界的心,中国媒体的头条却突然易主。上周日(8月14日)的凌晨,著名男影星“王宝强”突然在微博发出与妻子马蓉离婚的声明,中国民众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了。

虽然明星八卦一向深得民众的喜爱,王宝强也不是第一个在社交媒体上公布婚变的明星,不过这一次,群众的关注比任何一次明星的八卦绯闻都要狂热。在社交媒体上,这一话题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了50亿次,甚至引发了关于“女权”,“出轨”等社会问题的讨论,也有学者、媒体人开始思考中国人的婚姻观、法律等一些深奥的课题。网友调侃,王宝强成功抢过了奥运会的风头。

“王宝强离婚“事件引发的舆论让这个新闻不再仅仅是一个娱乐八卦,甚至可以说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现象。整个事件从网络发源但是显然已经超越了网络,整个社会全方位地接受、咀嚼着这个男人的悲情婚变。那么,民众为什么如此关心一个明星的家庭私事,这种社会心态很值得玩味。

在传播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流言传播理论”,即流言的传播范围是由相关事件的信息源的可信度以及该事件对听众的重要性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民众对于一个事件有多关心,一半取决于事情的重要性,另一半则取决于信息的暧昧性。这一理论可以解释时下很多新闻现象,包括这一明星离婚事件。

而对于中国民众来说,农村出身,当上一线明星,迎娶“白富美”的“王宝强”是一个符号化的存在,他是草根能够实现梦想,靠自己的努力和运气成功改变生活轨迹的活生生的证明。加上一直以“憨厚老实”的形象示人,自身一直有着庞大的粉丝群。王宝强的离婚本身算是娱乐圈的一个大事,所以必然会引起较高的关注度。

同时,这个新闻从开头就充满了信息的不完整和暧昧性。王在周末凌晨发出离婚声明,从时间点的选取上可以看出其和团队想要缩小影响力的初衷。但是因为激烈的言辞所传达的愤怒感,以及关于妻子马蓉和经纪人宋喆婚外情的点到为止。这种“告诉你一些,又不告诉你全部”的传播方式,最容易激起民众探索、挖掘的心。所以,无论是不是其主观意愿,新闻在客观上都已经激起了看客们的好奇心。

这不,甚至连外媒都在关注中国明星的“家事”。8月17日,鲜少在首页报道中国新闻的BBC官网就王宝强离婚事件发表相关文章并推至首页,并以“为什么这件事点爆了中国的社交媒体?”为题解读了该事件。BBC的这篇评论认为,中国人之所以如此群起而攻之,是因为“王宝强式”的离婚似乎带着一定的现实隐喻。一个身无长物的女人与一个多金但相貌平平的男人之间的结合。悲剧的结尾似乎从反面印证了中国人一直持有“门当户对”的观点。

除了空前巨大的关注度之外,“王、马离婚”事件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无论是民众还是媒体,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支持王宝强, “讨伐”马蓉。对此知名文史学者杨早在腾讯大家的一篇评论中写道:“大众目前接收到的王宝强离婚事件诸多细节,正符合这种传统社会心理最憎恨最不屑的“勾二嫂”“害亲夫”,无怪乎舆论一面倒地支持、同情王宝强。

另一方面,纵观王宝强的个人经历和荧幕形象,他一直都是以“草根”形象示人。给网友一种先入为主的信任感:“一个老实人怎么会做对不起别人的事?”网友杨千意在博客文章中的评论,或许正代表了一些网友的心理:“王宝强来自农村,是’底层小人物’的代表。绝大多数网民都是是底层老百姓,也就是弱势群体,网民无法容忍欺负老实人。”

“王宝强离婚”事件,衍生出太多的声音和讨论。但最不应该出现的就是用网络暴力伤害别人。活捉宋喆、曝光女方父母,网友的行为或许是从好意出发,但是受伤害的却是所有的当事人。没人有权力去干涉别人的家事,即使对方是公众人物。正如微信公号“晓看”中写的:“人心都是肉长的,明星也是人,也有人的感觉,并不是可以随意消费的物件。” (文/王书央)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