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长效治理机制是G20当务之急

——G20杭州峰会系列解读(六)

2016-09-04 07:09:37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发展水平有差异、利益诉求不同的国家与经济体之间能够展开对话协商,发展中国家的意愿能够传输到发达国家,有利于在国际上展开多层次的合作。

1468206002704088.jpg

9月4日,第十一次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将在中国美丽的风景城市杭州举行,格外为世界所瞩目。在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的冲击尚未平息、世界经济走向扑朔迷离的当下,这次会议能够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什么样的前景,更是各国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

G20会议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在德国柏林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有的发达国家组成的8国集团和另外11个重要的新兴工业国家以及欧盟构成。最初是由各国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聚会,几年后在保留这一机制的同时,还升格为领导人峰会机制。G20覆盖的人口约40亿,而其占有的GDP总量约占世界的85%。因此,G20的经济决策基本代表了全球意志,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十分深远。

G20的对话与协商机制建立至今已有16年,虽然几乎每一年都要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召开会议,各成员国领导人济济一堂,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流于形式的居多,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似乎作用不大。尤其是最近10年来,全球经济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猛烈袭击,正应该是G20这样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机,但现实却是,面对危机,各国纷纷自保,美国推行“加印美钞”的量化宽松政策,利用美元在全球的硬通货地位向全球转嫁危机,欧盟则由于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难以缓解,其内部的分歧越来越大,英国在前不久居然通过公投宣布脱欧。在国际贸易中,早已为WTO废除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国家卷土重来。G20面对这种种情况,似乎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些情况的出现,其实是可以理解的。究其原因,一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是近百年来全球遭遇的一次影响最为深重的危机,对西方原有的市场体系和金融体系都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二是G20并非一个紧密的经济组织,它只是一个让各国充分表达意见的论坛,即使形成相应的决议,在各自国家也不像政府决策一样有执行力;三是20国集团几乎囊括了全球不同的经济体制国家和经济体,其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市场机制使它们缺乏必要的共同语言,有的国家之间还存在领土争议,并且深受千差万别的国内利益的牵制,最近英国公投脱离欧盟就表明了国际合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但是,这并不是说G20只能是一个清谈的会场,没有什么实际效用。G20的出现,毕竟为国与国之间搭建起了一个重要的对话平台,相比于其他一些国际论坛,G20不仅存在覆盖面广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的成员包括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有差异、利益诉求不同的国家与经济体之间能够展开对话协商,发展中国家的意愿能够传输到发达国家,有利于在国际上展开多层次的合作,使一些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纷争有所控制而不致恶化。在这一点上,G20的作用明显超越了只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G8机制,近年来即便是一些G8成员国对这个机制的重视程度也已大不如前。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就其烈度来说超过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席卷美欧的全球金融危机,但没有像当时那样引发西方市场的全面混乱,西方国家在危机面前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与G20以及其他一些国际对话合作平台的积极作用有直接的关系。

目前,全球经济格局都在重构之中,中国更是致力于在经济换档中加速培植市场新动力。全球经济的这种发展与变化需要各国之间建立起经济合作的长效机制,G20理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G20峰会在中国举行,而目前的中国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正日益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对此次G20峰会的召开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推动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变,既注重周期性政策,也同步推动结构性改革;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要推动各方均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力避负面外溢效应,共同扩大全球总需求。习近平主席的这个主张切中了G20这个对话与协商机制能够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历史赋予各国政治家的一个重任。在这样一个目标指引之下,通过各国的努力,G20一定能够在各国之间达成广泛的共识,在全球经济复苏和未来的全球经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各国可以信赖和依赖的一个重要的全球事务对话协商平台。

(周俊生,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