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联大之旅延续中国全球治理之路

2016-09-21 06:34:1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无论是杭州G20峰会,还是正在展开的中国总理联合国之旅,都展现了中国的一种新的外交风貌:不回避国际国内的问题,迎着困难和挑战而上。

129290564_14743847003321n.jpg

9月1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主持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 涛摄

1958年,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他《美国与中国》一书的结尾这样写道:“中国人必须学会在我们西方世界中生存的世纪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双方必须学会在同一个行星上生活。”不久前结束的杭州G20峰会,以及正在展开的李克强总理的联合国大会之旅,都在为费正清的话作出注脚。

中国首次以主席国身份举办的G20峰会,通过积极设置议题、发出中国声音、引导国际舆论,展示了中国对国际议题的设置能力,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领导力、感召力和协调力。没有多少人能够想到,中国今天把“全球治理”放到了国家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的位置,这显示了中国通过主动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全球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的愿望和决心。

李克强的联合国之旅和其后将要对加拿大和古巴的访问,是延续了杭州G20峰会的旋律。据悉与会期间,中国总理将出席联大一般性辩论并发表讲话,出席有关国际组织举行的专题座谈会等重要活动,还将阐述中国对国际秩序与格局、全球治理、和平与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立场,并宣布中国支持联合国工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举措。

无论是杭州G20峰会,还是正在展开的中国总理联合国之旅,都展现了中国的一种新的外交风貌:不回避国际国内的问题,迎着困难和挑战而上。中国的积极有为,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动提出议题,李克强总理将在联合国主持由中方倡议举行的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座谈会,宣介中国发展成就和理念,提出推动全球发展事业新举措;二是耐心回应他人关切,对于难民、反恐怖、气候变化、防核扩散等问题,中国也将倾听他人声音,发表中国意见,提出中国方案。

中国不再在西方提供的屋檐底下生活,这不是西方的失败,也不表示中国的“自大”。经过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发展演变,世界业已不是以前的那个世界,一个突出的变化是以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权势衰败,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导力量在减弱。这使得近些年来的世界,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乱”,当乱象横生时,造殃的绝不只是一两个国家,而是包括西方国家的整个国际社会。

世界需要有新的领导力量,对人类生活来说,有秩序远比没有秩序好。在国际社会中,能够发挥领导性作用的,必然是大国。谁的经济总量大,谁对世界体系影响更深,谁才可能站出来制定游戏规则,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各种问题。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曾极其敏锐地指出:“中国,不论其具体前景如何,是一个日益崛起的潜在性的主导性大国”,这位美国前高官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的重要依据,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正在不断成长的国家实力。

中国不会是唯一的领导型国家,而只是多个领导型国家中的一个,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有意愿做唯一的领导者。在参加联合国大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将再次阐述中国对于新型国际关系的构想,在这个构想中,世界是共生的,而全球治理的实现,则有赖于有力量的行为体的共治。无论共生还是共治,都与“霸权”的理念和现实是不相容的,中国希望的是在推进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大国之间能够有效实现合作,而不是“一山不容二虎”、唯我独尊。

时至今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姿态,会使人想起中国古典书籍《庄子·逍遥游》的起首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幅奇诡浪漫、广阔无垠的场景,正是逐渐成为世界民族的中国,所应想像和追求的格局与境界。

(程亚文,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刘国民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