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全书》2亿字巨著打造巴蜀版“四库全书”

2016-09-30 07:44:56来源:华西都市报
字号:
摘要: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调查研究历史上巴蜀文献的存佚状况。今年6月,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巴蜀全书》编纂组舒大刚、杨世文教授主编的《廖平全集》荣获2015年度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调查研究历史上巴蜀文献的存佚状况。时间从先秦跨越至近代,规模上对2000余种巴蜀文献编制联合目录,对500余部、20余万篇巴蜀文献展开校勘、注释和评论,对100种巴蜀善本文献考察再造。

  整个系列,总处理信息约4.6亿字左右。

  这是《巴蜀全书》工程,自2010年启动,预计10年完成。初步估计会出版2亿字,超过1000册,实现对巴蜀文献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体例最新、使用最方便的编录和出版。

  时间来到第6个年头,《巴蜀全书》在联合目录、精品集萃、珍本善本三大系列上已取得全面突破。目前,已立项子课题150余项,首批招标和委托课题多已完成或接近完成,正式出版124种,总字数约4000万字。

  工程艰难,意义何在?

  “任何一次大的文化复兴,都是以历史文献的系统收集整理为基础和先导的。”舒大刚教授和万本根教授在《巴蜀全书》的前言中如是写道。

  初心三年终立项

  打造巴蜀文化“四库全书”

  从2007年提出编纂《巴蜀全书》,到2010年相继获立四川省重大委托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和他的“同伴们”一直在努力。

  “2013年省上第一笔编纂款项到位,整个编纂进度有条不紊在推进。从时间上看,整个项目的展开是顺利的。”9月20日,坐在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办公室里,舒大刚眯着眼回忆道,“个中曲折波澜,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巴蜀文献进行调查研究是历代四川学人的梦想。”巴蜀文化的历代学人留下丰富多彩的文献典籍。据不完全统计,巴蜀古代文献多达一万余种,现存五千余种。在舒大刚等国学学者眼中,这些文献典籍涉及面广,是巴蜀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资源

  “加强对这些文化成果的收集和整理,是保存文明成果、传承历史文化的需要,也是实现古为今用、再建当代文明的需要。”舒大刚告诉记者,在其他省份,类似的有《云南丛书》、《黔南丛书》、《湖北丛书》。

  “在巴蜀文化史上,有许多学人都对巴蜀文献的整理付出了心血和热忱。现在,我们希望能够在前人基础上更加发展和完善,打造出巴蜀文化的《四库全书》。”

  携手川渝学者共努力

  欣然共享已有学术成果

  学术研究或许是孤独的,但却并不孤单。文人胸怀,是时至今日依然让舒大刚谈之诚服的地方,也是在他看来《巴蜀全书》能够走到现在的重要因素。

  翻看《巴蜀全书》专家委员会评审组成员的合照,清一色的白发老先生。在这些学界大家中,最年长的赵振铎教授已88岁高龄。“相比之下,我是里面的‘小年轻’了。”舒大刚笑道。

  在舒大刚的记忆中,从整个项目立项到展开,不管是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图书馆等院校单位,还是学者个人,无一不是不遗余力地呼吁支持。

  “学者们都是出于传承文化的公心在努力,没有人想着从中得到什么大好处。”舒大刚告诉记者,比如四川师大,之前做过类似的课题研究,但在《巴蜀全书》立项开始后,他们全面支持,拿着已有的学术成果加入并推动项目实施。

  从地域上看,重庆的学者、单位同样好不藏私。“像西南大学的《巴渝文库》项目,也是将资料、成果拿给我们共享。”舒大刚感叹,“《巴蜀全书》是整个学界的成果,体现着文人的风骨和胸襟。”

  惊喜一篇论文投稿

  找到流落民间珍藏手稿

  除了来自学界的支持,民间的力量也带给整个《巴蜀全书》编纂组各种惊喜。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博导、国务院学位评议组成员项楚教授曾表示,在《巴蜀全书》的编纂中,因部分文献散布四方,且或保存不当、或湮没无闻,或已是唯一孤本甚至残本,故大规模的抢救性整理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大概两年前,有民间学者投稿称自己家中有祖父所著约五万言、九十四册《默室日记》和以几百计的典籍资料,我们马上登门拜访。”言及此,舒大刚仍惊喜不已,在这位民间学者家中,不但有数以几百计的家族档案和文史资料,还有他祖父的90多册日记。

  “从光绪年间到1943年老人家去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变革都在他的日记中有所涉猎。”舒大刚感叹,日记涉及到当时社会的教育、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成都各大家族之间联姻、交往,“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家》《春》《秋》”。

  事实上,这些珍贵的手稿本,曾经被拖到锦江边,差点被河水“消融”,如今,经过整理后将在今年年底出版。

  “所以我们在呼吁,希望家中有收藏或流传的市民,能够将这些‘宝藏’珍视,并拿出来予以传承。”

  未来泽被学林

  让经典国学代代相传

  按照《巴蜀全书》计划,未来四年,编纂组还要完成《巴蜀文献精品集萃》6000万字的校点或注释任务,《巴蜀文献精品集萃》出版工作的70%,在2020年完成整个工程。

  到目前为止,《巴蜀全书》已正式出版124种,总字数约4000万字。其中,规模较大的16册点校本《宋会要辑稿》将清代《辑稿》讹脱衍倒、断裂散乱的错误予以纠正,仅撰写校记就有3.3万余条,被誉为学术标杆,荣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

  今年6月,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巴蜀全书》编纂组舒大刚、杨世文教授主编的《廖平全集》荣获2015年度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

  目前,《巴蜀全书》的编纂工作仍在继续。翻开《巴蜀文献》扉页,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题字道:“巴蜀文化,光垂万世;巴蜀全书,泽被学林。”

  华西都市报记者杜江茜

责编: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