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这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

2016-10-24 07:13:26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推动军事创新也要树立“众创”意识,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发挥官兵首创精神,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激励大家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1477264517459246.jpg

【学习小组按】

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把创新摆在我军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

必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战斗力标准,下大气力抓理论创新、抓科技创新、抓科学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实践创新,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推进全面创新,不断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靠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应该怎么看,具体怎么办?

学习小组联合全军政工网推出《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2016》第九部分内容《从追赶向领跑发力——怎么看依靠创新驱动谋取军事竞争优势》。

【第九章摘要】

一、如何理解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军事领域的永恒主题。

创新是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加速器。

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二、这次改革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上有哪些举措?

成立军委科技委。

发展新型作战力量。

三、如何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

下大力气抓理论创新。

下大力气抓科技创新。

下大力气抓科学管理。

下大力气抓人才集聚。

下大力气抓实践创新。


【第九章原文】

从追赶向领跑发力

——怎么看依靠创新驱动谋取军事竞争优势

2016年6月20日,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ISC)公布了新一期世界500强排名,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全球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国际TOP500组织在一份声明中写道:“中国在国际TOP500组织第四十七期榜单上保持第一名的位置,凭借的是一个完全基于中国设计、制造处理器而打造的新系统。”5厘米见方的薄块“申威26010”作为“神威·太湖之光”的心脏,成为我国自主研发打破发达国家30年技术封锁的一柄利器。“中国芯”“神威起”的背后,是我国科技创新步伐的加速升级、换挡提速。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当今世界,谁走好创新驱动这步先手棋,搞出别人没有的一招鲜、几招鲜,谁就能掌握制高点和主动权。科技领域是这样,军事领域尤其如此。在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国际军事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创新,我们才能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一、如何理解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也是一支军队发展进步的灵魂。军事力量的较量说到底是创新的较量,作战能力的落差实质是创新能力的落差。大力推动改革创新,是一支军队保持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

创新是军事领域的永恒主题。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最少保守的领域。”一部战争史其实就是一部军事创新史。公元前3世纪,阿基米德为军队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抛石装置,被应用于古希腊的锡拉库扎之战,取得了摧枯拉朽的效果。19世纪以来,马汉的海权论、杜黑的制空论、富勒的机械化战争论等一经提出,迅速引起作战样式的变化,同时有力牵引推动了舰艇、航空、装甲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制天、制网、制电磁、制信息、制心理能力将成为新的军事竞争焦点,从世界范围看,天军、空天军、信息战军、心理战军等新型军兵种从幕后走到前台。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创新都始终涌动着澎湃向前的力量,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

创新是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加速器。恩格斯讲过:“每个在战史上因采用新的办法而创造了新纪元的伟大的将领,不是新的物质手段的发明者,便是以正确的方法运用他以前所发明的新器材的第一人。”这充分说明创新对战斗力提升的引领作用。从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进程看,往往首先是技术创新引发武器装备革命,然后才会对军人素质提出不同的时代要求,最后才有作战方式的变革。滑膛枪炮的发明,使长矛大刀退出战争舞台;飞机火箭的发明,又使轻武器处于从属地位。可以说,军事上每一次创新突破,都把战斗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今时代,唯有改革创新,才能点燃战斗力跃升的引擎,引发战斗力几何级增长。

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2016年2月,习主席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五个更加注重”,为军队建设发展明确了新的战略指导,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这些年,我军建设发展主要靠投资要素驱动的特征比较明显,这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必要的,但到了目前这个阶段,再一味靠大水漫灌式的增加投入,作用有限而且边际效用递减,很难持续下去。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上,就要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这个新轨道,靠改革推进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创新,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潜能,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这次改革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上有哪些举措?

“创新驱动”,一个热词的流行,背后反映了实践的需求和人们的期待。这次改革,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精心选择突破口,超前布局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新招实招。

成立军委科技委。2016年4月22日,军委科技委首次公开亮相第12届重庆高交会暨第8届国际军博会,从全军范围内遴选参展的122项优势技术和成果,立即成为热门展区。这一消息引发各方关注,多家西方媒体评论称:“中国正致力于创建自己的DARPA。”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重要的是从顶层上加强统一领导和谋划设计。这次改革,专门组建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要履行国防科技战略管理、组织指导前沿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等职能,着力打造一个有方向有动力有速度的科技“火车头”。科技委组建后,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统筹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机制将进一步健全,探索与预研、基础与应用有机衔接,国家与军队科技资源融合共享,必将带动培育一批具有我军特色的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高端智库。

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军人谋划准备的,永远应是明天乃至后天的战争。新型作战力量代表着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时代军事发展的风向标,是国家战略前瞻力量。现在,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对我军来说,发展新型作战力量事不宜迟,不能消极等待,必须积极培育,否则就会错失良机,被对手拉开差距。2015年12月31日,战略支援部队正式诞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家庭”。这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以原总部相关机构及部队为基础,整合了各类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保障力量,为联合作战提供信息支撑和战略支援保障。这一新生力量,将成为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和决胜未来战争的“杀手锏”。

三、如何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把创新摆在军队建设的核心位置,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推进全面创新,在增强我军现实战斗力上聚焦用力。

下大力气抓理论创新。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一样。”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科学的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美国前任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威廉·麦克雷文,1995年就推出了《案例分析:特种作战的理论与实践》,并于2011年5月1日运用特种作战理论,指挥“海豹”突击队击毙本·拉登,为历时10年之久的“猫鼠游戏”画上了句号。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创造性提出游击战十六字诀、十大军事原则等一整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现在,我们一些军事理论研究,外军理论的“山寨版”或者翻版比较多,支撑我军进行现实军事斗争的理论成果少,有的对上同决策脱节、对下同部队脱节、对外同对手脱节。针对这些问题,在理论创新上,我们既要开阔视野又不亦步亦趋,既要开动脑筋又不好高骛远,着力发展能够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新战法,加快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切实为强军制胜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下大力气抓科技创新。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的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实践一再证明,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进口武器装备是靠不住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有专家讲,“登山的保险绳绝不能交到别人手里”。从事实上看,“门上装上自家的锁才安全才放心”。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推进前沿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提升军事能力优势的颠覆性技术。英国2015年底宣布,今后将确保每年1.2%的国防预算用于技术创新,并斥资8亿英镑设立军事创新基金。我们要实现强军兴军,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主动,否则只能处处受制于人。要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制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加紧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一些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下大力气抓科学管理。古人说:“兵何以为胜?”“以治为胜。”科学管理,对降低军队建设成本、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率、增强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军队能不能打仗、打胜仗,管理往往起着关键作用。一支军队,历史再辉煌,武器装备再先进,力量体系再庞大,如果管理一团糟,各项要素不能集成发挥作用,也是打不了胜仗的,甚至可能是打不了仗的。这些年,我军建设发展一些领域还存在资源分散、管理多头、职责不清、效益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着眼新体制新格局,探索现代治军特点规律,努力实现军队治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准型、由区域性向全局性、由经验化向专业化转变。

下大力气抓人才集聚。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做后盾,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年我们搞“两弹一星”,正是因为有一批像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那样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和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投入和较短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要围绕重要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保留、使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以更加开放的视野集聚人才,以更加有效的途径培养造就人才,以更加有力的政策吸引人才,允许“奇思妙想”,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着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下大力气抓实践创新。“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实现强军目标需要全军官兵共同奋斗,推进军队改革创新需要全军官兵共同努力。我军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历史上著名的王克勤运动、郭兴福教学法等,都是源自于普通官兵的“草根智慧”。近些年来,部队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业务尖子、岗位标兵,他们活跃在各条战线,成为我军创新发展的生力军。陆军军官学院教练勤务团无人机队技师、一级军士长巨孝成,这位初中学历入伍的士官,在数百次复杂条件下成功放飞无人机,培养的无人机骨干遍布全军,独立完成“无人机火箭助推模拟训练器”研制,领衔多项科技革新,参与编写了我军第一部《无人机训练与考核大纲》,被称为“士官教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推动军事创新也要树立“众创”意识,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发挥官兵首创精神,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激励大家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全军官兵的自觉行动。

(来源:学习小组)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