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打假?中国正在告别“山寨帝国”

2016-11-08 08:37:03来源:环球网
字号:

KFC被“山寨”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1月5日报道,中国很快就会改变对造假者的容忍态度。上海南京西路的“假货市场”颇具传奇色彩,它甚至被列入了某些消费指南。但据称上月这个“假货市场”被政府关闭。这一迹象表明中国不再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作为可以接受的生意形式。

这种态度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奢侈品行业巨头展开了幕后游说并采取了相应的法律行动。但法律专家将其归功于中国政府自己认识到假冒伪劣商品正在损害其从制造业大国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的努力。

报道称,中国政府今年已表示,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官员甚至称,这对建成创新型经济至关重要。

消息人士称,在政府支持的打假行动推动下,被抓的造假者人数大幅增加,公开销毁仿冒手袋、假烟和假表的示范活动数量也明显增多。

但随着中国电子商务消费的井喷式增长,网店的假冒商品数量也迅速增加。

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称,2015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4.58万件,同比增长87.3%。

报道称,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公司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家公司的销售额约占中国全年网上消费额的65%,但一直饱受外界对其平台上假货泛滥的批评的困扰。

阿里巴巴公司已让全球4万名工作人员中的2000多人隶属于旗下专门的打假部门,并承诺加大力度清除假冒伪劣商品。

一些观察人士称,中国人喜欢买假货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该国社会正在迅速向渴望拥有西方奢侈品的社会转型,“从历史上看,喜欢某物的最好方式就是复制它”。

另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1月4日报道,中国在最近20年发展成为“山寨帝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假冒和盗版商品贸易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山寨”产品的交易额达约5000亿美元(约合3.4万亿人民币)。被查获的此类商品大部分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2013年来自中国内地的被查获假冒和盗版商品占总量的比重为63.2%,来自香港的占21.3%。

报道称,仿制文化如此盛行,以至于它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山寨”。“山寨”一词用于形容仿制的便宜货,这些产品也包含一些中国式的智慧元素。这个词传达着一种叛逆的内涵,有些“山寨”产品从来不试图冒充正品。

本世纪头10年,“山寨”一词开始在深圳被使用起来。作为香港的近邻,深圳是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特别是在手机生产方面。当时,承包跨国公司产品组装业务的小企业开始自行生产正版产品的复制品,并将其大幅降价销售。这些复制品的销售无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取得了成功,它们甚至占据了全球手机业务的四分之一。

报道称,模仿的成功推动了创新。这些企业通过修修补补推出了比原版手机更好、售价却便宜许多的机型。很多如今已经不足为奇的手机服务就诞生在这些工厂中,例如给手机配备的第二个镜头,允许同时使用两张SIM卡等。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手机行业。起初只制作外国款式衣服的服装制造商如今也拥有了自己的品牌。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最初看上去只是对美国一些公司的单纯模仿。

不过,拥有“山寨”产品仍然会让人感到难为情。只要条件允许,中国消费者一定会选择原版手机。将“山寨”产品作为赠礼被认为是一种冒犯。

报道称,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政府逐渐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山寨货”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容易见到:北京的秀水街市场已不再是曾经闻名于世的假货天堂。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已成立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特别法庭。

这种态度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国政府渴望推进国家创新。“中国制造2025”规划希望使中国成为高附加值产业的领先国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共同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位列世界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第25位。

(原标题:外媒:中国打假告别“山寨帝国” 迈向创新国家)

责编:贾兆恒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