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共高规格纪念的深意

2016-11-14 06:42:45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中山是一个强烈的符号。这个符号不仅在中国大陆,更在两岸、在全球华人的心中都会引发强烈的共鸣。

QQ截图20161114064352.jpg

又是一年双十一。全民依旧剁手,官员照常落马,时间流逝,地球还在旋转。但总有一些时间节点像是河岸上屹立的树木,需要我们记住。

比如11月11日在北京,就召开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大会。一个半世纪前降生于南粤大地上的伟人,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和走向。

规格

孙中山,是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以来纪念的第七人。之前六人,分别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陈云(诞辰110周年)、胡耀邦(诞辰100周年)、刘华清(诞辰100周年)。

同样,这也是习近平任上目前为止不多的召开的“纪念大会”。此前纪念党内五位元勋及常委,采取的都是“座谈会”的形式,这是因为中共中央曾经下发过专门的文件规定形式与规格;2014年纪念孔子讲话的场合,则是“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在当时还属于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事情。

而采取“纪念大会”的,之前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

这其实也是对传统的继承——1938年,在延安,中共就曾在中山先生去世13周年祭日举行过纪念大会;1956年,中山诞辰90周年时,中国政府也曾举办规格极高的纪念活动,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出席,13个国家的代表发表讲话,毛泽东还于同日在《人民日报》刊发著名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

换句话说,对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纪念,一直是极高规格。

统一

孙中山是一个强烈的符号。这个符号不仅在中国大陆,更在两岸、在全球华人的心中都会引发强烈的共鸣。不夸张地说,他是维系两岸血浓于水联系的最强烈纽带之一。

其实,现代的“中华民族”的概念,就有其巨大的贡献。如果说最初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中,或多或少还残留了狭义的汉族观念的话,那么后来的“大中华”思想则更明确——在实现了形式上的国家统一之后,孙中山宣布实行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政体,并在《对外宣言》中明确使用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并逐渐为今天的我们所习以为常。

孙中山的一生,始终奔走于民族独立,而这位“爱国若命”的革命者,也始终以国家统一为己任和目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的几个论断,就已颇具向对岸、并向一切或潜在的“分裂分子”喊话的意味:“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坚决反对。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11月1日“习洪会”,习近平明确谈了反分裂;10天之后纪念孙中山,又一次。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文明

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下,回望过去也总是为了更好地看到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念孙中山,是在承继“道统”——孙中山开启的民族独立、社会革命事业,中国共产党是忠实的合作者、继承者,并且一直在践行“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60年前,毛泽东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60年后,中国已经站在孙中山当年曾展望过的历史节点上。《建国方略》中,他曾经设想过要修剪16万公里铁路、160万公里、并且延伸入青藏的公路网,发展内河、水利、海港、农业、制造业、矿业等蓝图。当时曾被外国人嘲笑为空想的这些宏伟设想,60年后已经越来越接近成为现实,甚至远远超乎他当年的想象。

正是因着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习近平今天才更有底气地说出,“只要道路正确、理论正确、制度正确、文化正确,只要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艰苦奋斗,朝着伟大目标持之以恒前进,风雨如磐不动摇,我们的目标就能够达到,我们的目标也一定能够达到”。

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到“道路正确、理论正确、制度正确、文化正确”,近两年来,中共的高层已经越来越多地将“文化自信”、“文化正确”提到高位,甚至是统摄性的高位。

这其实是对两年前的呼应。2014年,在纪念孔子时,习近平用了一个说法:“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这一说法,也是对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讲话的继承——那一次,毛泽东说,“我们马克思主义者,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总结,继承一份珍贵遗产”。

日本学者沟口雄三曾提出“中国基体论”,认为“中国有中国独自的历史现实和历史展开,这体现于漫长的不同时代种种现象的缓慢而连续性变化,所以中国的现代应该在现代、近代、前近代的关联中来把握”。而在此前纪念的传统中,孔子、孙中山显然代表了不同的传统,而这些传统又一直传承维系至今。

换句话说,纪念孔子、纪念孙中山、纪念党内的几位元勋,其内涵是“中华文明的延续”。用学者杨光斌的话说,中国今天的治理体系、奋斗目标、价值取向,都不是凭空落下,也非激烈断裂,而是在中华文明这一整体基础上的长期发展、渐进改进与内生性演化。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纪念斯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带着他的精神、意愿、品格活下去,把他未竟的事业做下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永远在路上”。

文/明日绫波

(来源:侠客岛)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