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CP”引争议,谁的解读变了味

2016-11-23 11:02:33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既要守护董力阿拉蕾宝贵的父女情,也要保护观看节目的孩子们,不让孩子们因为节目失去对社会少数邪恶人群的防范之心,更要让社会之镜倒逼综艺反思,为董力阿拉蕾这类CP设置防护网。

【编者按】

随着第四季《爸爸去哪儿》热播,因为在节目中可爱的表现,董力和阿拉蕾这一对陌生人组成的父女搭档火了。该节目被指在未成年人性教育中做出不良示范,因此引发争议频频。

对此,节目组回应称,舆论质疑之声完全是变了味的解读。究竟是节目组是刻意宣传还是观众的上纲上线?这个锅该由谁背?

--------------------------------------------------------------

回应

11月19日晚,《爸爸去哪儿》栏目组通过微博发表长文回应节目质疑,称:“《爸爸去哪儿》以亲情为本,不支持变了味的过度解读,也反对一些自媒体营销号为了搏眼球而无底线的妖魔化言论。”

在此之前,当事人董力已经接受媒体采访表示,自己是成年人,懂得把握分寸,定会尊重阿拉蕾的隐私,非常害怕给阿拉蕾的成长造成伤害。

到底如何看待董力阿拉蕾CP,在微博和朋友圈里早就撕成了一团。有人觉得节目暖又萌,有人认为这会给观众中隐藏的恋童癖以启示,也有网友以‘淫者见淫’反驳。粉丝们则认为担忧党们的说法是在抹黑偶像。

真的是这样的吗?董力阿拉蕾遭遇质疑这件事,当然令人心疼,这样的社会舆论重负,本不该加诸于一个在带娃中逐渐成长的“小爸爸”身上,更不应该由一个孩子来承担,相反,这样一份“父女”之间的纯真感情,值得整个社会来守护。可是对于董力阿拉蕾“父女”真情的守护,和对董力阿拉蕾CP的反思,是两回事。

说到底,“养成系”父女大受欢迎,观众爱看,说明这就是许多观众的一致口味。猥琐恋童当然不是他们内心的写照,但是看一对高颜值“父女”,在节目粉红CP的包装下发狗粮,却又无比符合大众的审美观,似乎这样一来,带有不伦意味的CP就是可以接受的了。可惜,孩子和嘉宾分不清什么是亲情什么是CP,栏目组未必想让观众分清,社会舆论就更分不清。

社交媒体上关于董力阿拉蕾的争议走上两个极端,这把大多数没有参与“论战”的观众置于两难境地。觉得董力阿拉蕾这对“实习父女”的情感正常,就要面对自己审美“不正常”的质问,在“你愿意自己三岁的女儿参加这样的节目吗”这样的问题面前,要踌躇一番;如果觉得那些亲昵的动作与言辞不适宜出现和传播,则会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不能够用美好的心态去看待事情。为什么这部分观众会面临这样的尴尬,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董力阿拉蕾本身,而在于整个社交媒体上的娱乐意识,都进入了一个混乱、狂热、无趣的状态。

反思

可这一切究竟该责怪谁呢?所谓淫者见淫,淫者的存在必然导致风险的存在。可是观看这档节目的受众大多也是冲着看萌娃去的,大多数网友还是带着善良美好的眼光看待他们这对CP。这个锅,不应该由大众背。

而对于节目组来说,出现眼前的争议也未必是其所愿。即使从功利角度考量,对于芒果台来说,也必然要考虑《爸爸去哪儿》IP的核心价值。而以一场赢取点击率为目的的炒作,再度引发社会争议,影响到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并不符合芒果台的现实利益。

可是为什么这场争议,还是在各方的合力之下推进至此?不得不说,现在这种糟糕的综艺环境,有些是观众们自我选择出来的,观众的需求引发了栏目组的迎合,节目的CP制造又强化了观众的需求,最终当节目社会风险不断放大,又引发了一场社会之镜对娱乐的反思。

可如果说是因为缺乏社会意识、对粉红CP风险判断的低下,让观众选择了追捧董力阿拉蕾CP,那也是因为观众们长期在缺乏社会意识的综艺环境中,已经失去了对综艺社会风险的感知能力,才会轻易掉进栏目组设置的粉红陷阱。

在争议中互相指责,有意义吗?任何人都知道,丢锅比赛当中,不可能有赢家。

怎么做

既要守护董力阿拉蕾宝贵的父女情,也要保护观看节目的孩子们,不让孩子们因为节目失去对社会少数邪恶人群的防范之心,更要让社会之镜倒逼综艺反思,为董力阿拉蕾这类CP设置防护网。

芒果台说不支持“变味解读”,可仅仅只是发声没有用,更需要在节目中,主动放弃将《爸爸去哪儿》拍成《我们相爱吧》。董力阿拉蕾父女组合本来温暖窝心,可是这份真情绝不应被CP炒作利用,成为娱乐综艺的不良示范。

就社会大众而言,这一次,网民真不是上纲上线,而是值得点赞的社会集体反思,但反思也需要有反思的边界,质疑的潮水不应该涌向董力阿拉蕾,而是综艺CP炒作。(整理/王书央)

(综合国际在线、新浪水煮娱专栏等报道)


责编:王少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