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网络慈善,维护慈善正义

2016-12-01 15:27:5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改善目前的网络捐款环境,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多鼓励一些有资质的慈善机构,以机构为平台对个人进行网络慈善捐款,这样也可以方便相关部门监管,让网络慈善捐款可以更加健康透明的发展。

近日,《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刷爆朋友圈。文章显示,深圳5岁女孩罗一笑患上白血病,父亲罗尔在微信公号记录女儿治疗过程,引发社会好心人士打赏捐助。此事在昨天一早遭遇“反转”。有网友指出,罗尔有三套房产,利用公众号募捐,幕后是推手深圳市小铜人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小铜人公司)炒作该事件进行营销。(12月1日新京报)

类似“罗尔事件”并不是爱心折翼的个案,以往公共安全事件、自然灾害造成死伤、人身重大病患都会引发网络上各种花样翻新的求助消息,随后的“反转”让广大群众一腔热血变作一地鸡毛。随着手机、网络高度普及,许多传统的线下活动现在都搬到电脑或者手机上来。慈善活动也不例外,据有关方面统计,仅去年一年通过网络、客户端用户所给予的捐赠超过了四亿元。然而,随着网络捐赠的兴起,一些随之而来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网络信息传播极大地降低了一呼百应的成本,放大了众人拾柴的能量,却也带来更大的信息壁障,让人真伪难辨。一些热心人士不愿捐助的理由,主要就是不了解公益组织的操作是否合理合法,不清楚受捐者的真实身份,不清楚自己所捐钱物的用途,和不了解自己如果被骗捐了该怎么办。网络捐款已经成为了慈善事业的主流趋势,但是如何解决大家担心的问题,让更多人更放心的参与慈善事业,就成了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好的呵护慈善精神,避免正义受挫,将慈善事业尤其是网络慈善引入法治之路是办法之一。恰如慈善法专家指出的,帮助罗尔营销的某公司可能因为“非法募捐”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罗尔通过个人公号“卖文”打赏属于个人求助而非募捐,不受慈善法的调整。个人求助和个人募捐,究竟应该如何清晰界定?公募主体的界定、公募行为的规范,如何究竟应该如何对接信息社会?

完善网络慈善法制建设。很多个人在社交类平台发起的慈善类捐助,而这类捐助虽然也说了被捐助者的信息和捐款的去向,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和监管体制,捐助者的钱去哪儿了实际上很难说得清。由于网络募捐是这两年新型的一种募捐方式,国家原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针对这一块有特别明确的规定,相应的规定需要国家立法进一步完善。

正规慈善机构建设规范的网络募捐平台。正规机构的慈善运营,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保护和约束。求助者向正规的慈善机构提出求助申请,有机构进行调研,确定真实情况后在网络募捐平台发布信息,捐助者将钱打到统一的账户上,全程对捐款的去向进行公示。

加强监管部门职能作用。如果受助者的信息不属实,很可能就是遇到了网络欺诈,应当立即向公安部门进行举报。改善目前的网络捐款环境,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多鼓励一些有资质的慈善机构,以机构为平台对个人进行网络慈善捐款,这样也可以方便相关部门监管,让网络慈善捐款可以更加健康透明的发展。(果 果)

海外网“舆论广场”栏目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栾雨石、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