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米兰·福斯特:从山寨走向创新的德国经验

2016-12-07 09:16:37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摘要:今天的德国以创新闻名,被公认为先进制造的典型国度。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德国制造业从“抄袭”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起步,逐步引进一些优良的机械设备,重新学习别人的生产经验。(作者是蔡司中国区总裁,本文由张怡然整理自作者在“全球先进制造业前景与中国机遇”JIC投资沙龙上的演讲)

  今天的德国以创新闻名,被公认为先进制造的典型国度。但其实,德国制造曾一度是“山寨”的代名词。

  工业革命前,德国是个非常原始、立足于农业的国家,远落后于英国和法国。由于“德国制造”质量不佳,英国议会甚至于1887年专门通过《商标法》,要求所有进口商品必须标明原产地,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货区分开来。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德国制造业从“抄袭”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起步,逐步引进一些优良的机械设备,重新学习别人的生产经验。再后来,德国制造业开始有意识地打造一种创新的环境,在生产环节上鼓励本土创新,最后达至目前的工业地位。

  在我看来,一个国家如果制造业要完成转型,一般要靠三个要素。首先是职业教育的日益完善。譬如在德国,大概有一半以上的高中生在毕业后会进入职业教育体系,接受三年左右的职业教育。这种模式的优势是能确保未来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技能。这样能在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的质量的同时,帮助企业进行增值创新。

  其次是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制造业的整体成功,不仅需要商业巨头的支撑,更需要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中小企业可以与研究机构合作,共同设立研发中心,通过产学研的良好沟通,在短时间内将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以此保持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再次是持续改进企业内部培训。我发现很多中国企业员工流失率很高,这很大程度因为没对员工展开持续培训。若没有能力强、有知识、有技能、长期稳定的员工,任何企业都无法充分了解市场与客户。

  我来中国7年,深感中德虽发展进程相似,但中国人心态非常开放,愿意拥抱新理念,远好于19世纪晚期的德国。对于未来,中国同行应更有信心。(作者是蔡司中国区总裁,本文由张怡然整理自作者在“全球先进制造业前景与中国机遇”JIC投资沙龙上的演讲)

责编:王少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