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欧告上WTO 这场“官司”中国怎么打

2016-12-13 15:02:2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围绕着“市场经济地位”的角力可能长期化,最终结果还是要看各方的实力。

终于出手!12月12日,也就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5周年日的第二天,对于美欧等国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对华采取的反倾销“替代国”的做法,中国正式向WTO提起诉讼。

外媒对中国与美欧等国的这场“较量”也非常关注。《华尔街日报》此前曾用“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对峙”这一耸动的标题,报道了这场“十五年之战”的最新“战况”。不过,“美国之音”等媒体显然误判了中国对此的反应,它们认为“中国不太可能在入世15周年后马上起诉自己的贸易伙伴”,而是可能采取反补贴关税等方式加以“报复”。

它们没有想到的是,作为WTO等世界贸易体系的一个后来者,在遇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中国最先做的,还是拿起WTO的规则武器,依法争取自身的权益。今日的中国,早已不是15年前的“吴下阿蒙”。

在解码哥看来,这次美欧做的挺不地道的,实在有违自己推崇的“契约精神”。中国入世15年来,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人民币也已经走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美欧仍然否认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实在说不过去。尤其是,西方承认“要向中国学习改革开放”的印度是“市场经济”,但却不承认作为“老师”的中国是市场经济;放着美欧自己国内对农业大量补贴的“非市场经济”行为不说,却攻击中国的国有企业;这不是双重标准,又是什么?敢情什么是“市场经济”,都是他们说了算啊!

既然中国现在不愿忍气吞声,已经提起诉讼,接下去“剧情”会如何发展?社科院财经战略专家张德勇对海外网表示,围绕着“市场经济地位”的角力可能长期化,最终结果还是要看各方的实力。中国的最大筹码是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是国际企业无法割舍的“未来梦”;而美欧祭出的“反倾销”大棒,是其目前仍占支配地位的市场优势。究竟谁能占上风,仲裁结果如何,还不好判断。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如果双方爆发“贸易战”,一定是两败俱伤的结局。事实上,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只有仲裁功能,并无强制力,WTO只能裁决一个国家有权对另一国采取“报复”措施,最终仲裁的结果还得由当事国自己执行。“美国之音”曾在报道中提及,中国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对外国产品征收反补贴关税、对外企征税等做法。

然而,在张德勇看来,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双边私下的谈判,协商解决这一问题,避免走向冲突。当然,这种谈判必然是以实力为后盾的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美欧方面可能的“叫价”,是希望中国降低外资准入的门槛、在互联网等一些骨干行业扩大对外资的开放程度等。

另一方面,在当前美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不景气,民众对全球化有抵制情绪的背景下,部分受到中国产品冲击较大的的行业和地区对政府施加的压力,正在转化成这些国家的“贸易壁垒”政策。此前欧洲议会通过的“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决议,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反映了欧洲南部国家的意志。对此,专家认为,分别对待、各个击破的做法,可以成为一种选择。(执笔/王少喆 海外网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