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贫困的帽子”还是要“小康的生活”

2016-12-28 15:58:07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自强不息,才能从根本上脱贫,只有增强贫困群众主动性,破除“等靠要”思想,他们才会主动寻求发展致富之路,那时才会摘掉“贫困的帽子”,换来“小康的生活”。

“大叔,最近生活怎么样啊,到户项目补助拿到了么,今后有什么打算啊,今年年底可以脱贫不?”日前,某扶贫志愿者队伍又到某贫困村走访点调研时问到。“项目补助早拿到了,要说脱贫,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就医报销比例高,学生减免多,搞点种养殖还有补助,谁愿意脱贫啊。”这就是当下部分贫困群众的想法。

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近年来,中央和各地都加大了扶贫开发力度,各种扶持政策也向贫困地区倾斜,极大地促进了偏远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先天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产业、教育等方面发展滞后,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在逐步拉大。不仅仅是发展速度的差距,还有思想观念的差距巨大。靠钱靠物来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就助长了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结果,越扶差距越大,越贫困,“等、靠、要”思想不能换来真正的小康生活,反而助长了懒惰思想,扶贫目的没有达到。

有句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不能扶出懒汉,扶贫不能扶出“等、靠、要”思想的人来。针对这些现象,扶贫还需以纠正思想为先。外部帮扶条件再好,贫困群众自身思想有问题,也只会越扶越贫,贫困群众只有通过自身努力走上发展致富之路才是关键。物质帮扶只脱一时之贫,思想帮扶才能脱一世之贫。

要想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就要破除“等靠要”思想。生活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现在的扶贫工作大多数都是指定人员定点帮扶,既劳民又伤财,扶贫开发不能一味地“输血”,要从解放思想入手,要破除“等、靠、要”观念,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得到改变,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意愿,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寻求发展致富之路,实现自我“造血”,才能达到真正脱贫目的。

帮助自我“造血”,发展产业是关键。政策帮扶只不过是使贫困群众摆脱当前困境,不是长久之计。再好的政策,如果群众只把他看成是一种福利,一种不要白不要的补助,就会适得其反。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部分群众为了争取到有限的“低保户”名额,使出了各种手段;为了拿到政府的帮扶资金,与他人争得头破血流;为了所谓的“公平”,跑到政府门前吵闹撒泼……,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上访,不计其数,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可以考虑利用村资源、帮扶资金,发展产业,提供公益性岗位,让其明白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有劳动才会有收获,而不是一味地补贴,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认真思考,主动寻求脱贫致富之路。

自古以来,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不是等来的。自强不息,才能从根本上脱贫,只有增强贫困群众主动性,破除“等靠要”思想,他们才会主动寻求发展致富之路,那时才会摘掉“贫困的帽子”,换来“小康的生活”。(邻水县复盛乡党委 范峰)


责编:李鹏宇、贾兆恒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