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指甲都要考资格证? 总理说的不是笑话

2017-01-04 06:37:4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这些年政府力推“简政放权”,目的就是要让政府的权力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个明确的“权力清单”。

岛叔读大学那会,校园门口有条街,很多怀抱小孩的妇女蹲在路边。当你从街上走过,她们会迅速打量你一番,确定是不是潜在客户,然后站起身子快步跟上来,小声地说道:“大哥,证件要不?”

几百米走下来,会遇上好几茬。岛叔那时还年轻,觉得揣了大学英语六级证书就能走遍天下都不怕,对这些“刻章办证”的伎俩自然无感。警察也抓过几回,但揽客的妇人抱了个孩子,终归还留点情面。风头紧的时候,整条街只剩下满墙手写的“刻章办证”广告,还有随风起舞的小片子。无论是明目张胆地揽客,还是悄无声息地搞“地下工作”,这些专事“刻章办证”的生意终归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据说早已被某省某地的老乡们垄断,包揽了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站街拉客、刻假章、造假证,都是“一条龙”,甚至还有送货上门的服务。

岛叔是守法好公民,但据办过证的朋友介绍,找工作的时候,简历上不明真假的各类资格证绝对让用人单位“欲罢不能”。

岛叔之所以要讲这事,源于今天看到的一则新闻

2014年至今,在李克强总理的力推下,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已实现“七连消”,累计占到总数的70%以上。据2013年年底的统计,当时挂在国务院部门名下的各类职业资格认证共有618项,“七连消”消灭了433项。而在去年年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上,拟列入的只剩下了151项。这意味着还有30余个项目会陆续取消。

这是一个很大的手笔。要知道,当年“刻章办证”之所以如此兴盛,都是围绕当年中国庞杂的证件系统的灰色地带。除了我们熟知的出生证、死亡证、结婚证、房产证等等基本的民生证件,还有一大波行业准入和水平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一些地方、部门、行业自行设立的职业资格多达2000多项,职业资格种类繁多、交叉重复现象严重。市场管理员要考证、餐厅服务员要考证、保洁员要考证,甚至有些地方对修指甲的美甲师都有职业资格考试,还分五级!大拇指、小拇指、无名指、食指、中指……这当然开玩笑,但美甲师的资格证还真有,这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9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的。

不仅如此,职业资格证书发证机关多样、标准不统一还造成证书的权威性大打折扣。比如,有些地方给地铁的安检岗位弄了个认证资格证,这个证件可以由培训机构、行业联合会发,地铁公司自己也可以发,考试标准不统一,那证件还有啥意义呢?

除了证件名目多、管理混乱外,还有一些几乎没有任何技能要求的资格证。比如,木材搬运工要资格证,打个包装,也要包装工资格证。真想不出这些管理部门怎么挖空心思想出来的技能分级。

几十年前,行业资格证是为了加强劳动力培训,旨在提高中国劳动力的技术水平。但几十年过去,这些原来由政府主导、管理的资格证书日渐变成了人才自由流动的“拦路虎”,人为抬高了就业门槛和创业条件。就像流水一样,发展市场经济的根本就是要疏通渠道,让人才资源在不同行业、地域自由流动,才能发挥最大的配置效用。但可惜的是,政府的监管往往变异成无所不包的管制,手伸得太长,把应该放手给市场或者社会自我管理的项目“大包大揽”,结果非但管不好,还成了腐败的温床。

所以,这些年政府力推“简政放权”,目的就是要让政府的权力找到自己的位置,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要有个明确的“权力清单”,任性的“父爱式管理”不是治理现代化。

拿“刻章办证”这事来说,行业的准入资格虽然各有标准和技能要求,但所有的行业准入非得要政府来认证吗?有些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根本就是于法无据,本质就是人为设置关卡。在这些关卡的背后,都是一条若隐若现的培训产业链,还有一个造假证的违法行业。

除了易滋生腐败外,这种依靠“证件治国”的管理方式,也是异常粗放低效的。表面上看,一纸证书培养出来的都是标准人才,但实际上,很多技能不是考出来的,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培养,考了一堆从书本到书本的资格证书,到头来还是要在生活工作中学,这一折腾的背后,浪费多少社会资源?满足的只是一些管理部门的控制欲。

如果真要健康发展某一行业,政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源头上放活,充分信任市场的自由选择和社会的自我管理,在大环境上做好事前立法和政策设计,事后做好监管,保证依法依规。

正像李克强提到美甲行业也要资格考试的笑话时所说的:“这种资质评价,本来应由市场去认可。政府监管应该重点放在医疗美容方面,真正去管一管那些伤天害理的‘假美容’案件。”

总理说了大实话,但愿一些监管部门能真正听得进去。(文/风清扬)

(来源:侠客岛)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