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奥巴马

2017-01-11 14:55:4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回首奥巴马的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有波折,也有合作;曾有争执,也互相包容。由此,在奥巴马卸任之际,海外网盘点奥巴马在其任内八年间,所做的与中国有关的那些事儿。

美国 奥巴马 别了 别了,奥巴马

北京时间2017年1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告别演讲。(图源:中国网)

海外网按】

这一次,奥巴马要和白宫真的说再见了。

北京时间2017年1月11日,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了告别演讲。演讲中,奥巴马表示,要尽量顺利地将总统职位移交给特朗普。同时,他还对过去的工作做了一份总结。

在互联网上,中国网友喜欢把奥巴马称作“奥观海”(取自“观海听涛”一语)。同样在美国本土,不少美国民众也对这位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的卸任表示不舍,在告别演讲中,观众曾经一同高喊“Four more years!”(再来四年!),而奥巴马则笑着回应:“I can’t.”(那是不可能的。)

八年一瞬而过,奥巴马任内与中国一直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中美大国关系,推动了两国之间的和平发展,深化了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毕竟,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美国问题专家金灿荣曾在《奥巴马任内中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写到,奥巴马八年任期内完成的六大事项之一,就是提出了“回归亚洲”战略,实现了过去200年来美国的全球重心由欧洲到亚洲,由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转换。奥巴马把自己定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洋总统”。这一点恰恰与中国直接相关。

回首奥巴马的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有波折,也有合作;曾有争执,也互相包容。由此,在奥巴马卸任之际,海外网推荐金灿荣这篇文章,盘点奥巴马在其任内八年间,所做的与中国有关的那些事儿。

————————————————

亚太再平衡的“始作俑者”

奥巴马任内开始的回归亚洲战略,最初称为“回归”,后来改为“转向”,最后变成“再平衡”,但意思是一样的,就是遏制中国的崛起。

美国回归亚太的全球战略调整是与中国崛起相关。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2009年阅兵,2010年举办世博会,这三年中国每年成功办了一件大事。且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全球第二,而制造业总量超过美国,发电量也超过美国。而当中国制造业超过美国,引起美国战略界很大的震撼。因为震撼,美国的战略界和奥巴马政府,才把中国锁定为主要对手和心腹之患了。这才有了美国的全球战略往亚洲转移,实际是往中国周边转移。

奥巴马政府主导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有四个支柱。一是把60%的海空军部署到亚洲地区,这是美国高级官员公开宣布的。这很像冷战时代对付苏联,当时美国也是把60%的海空军部署在北大西洋,本土保留20%,战略机动20%。二是搞一个新的把中国排除在外的贸易圈:TPP。三是搞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主导的“聪明外交”,或叫“巧实力外交”,实际上就是挑拨离间,充分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四是继续接触中国。

中美交锋的波峰波谷

“亚太再平衡”的一系列举动,导致了奥巴马任内8年的中美关系与之前有一些不一样。过去一般是新总统上任,美国要闹一闹,中国关系起点不是多好,然后再恢复到正常。而奥巴马时代的中美关系是反着的,开始挺好,中间有波折,然后才基本稳定。2009年11月奥巴马上任的第一年就访华了,这是很罕见的。原来惯例上是连任后的美国总统才会访华。起点很高,但中间低开,原因就是美国不能接受中国的崛起,搞了“回归亚洲”战略。从去年5月到今年7月,围绕南海问题,双方还有点剑拔弩张。但7月之后形势缓和了下来。2016年年底秘鲁召开的APEC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与奥巴马总统进行了会面。在美国政权交接的时刻,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

回过头来看,“亚太再平衡”很不成功。它并没有阻挡住中国的崛起,反而加深了中国对美国的战略猜疑。这其实对美国自身是不利的。以60%的海空军对付中国,这就严重影响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反而促使中国加快了军事现代化的步伐。TPP把中国排除在外,加速了中国自己推出RCEP(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FTAAP(亚太自贸区)计划以及“一带一路”部署,也促使了中国倡议并主导成立了金砖银行和亚投行。

随着特朗普的上台,奥巴马力推的TPP可以说已经“临床死亡”了。而“巧实力外交”虽然给中国添了一些麻烦,但并没有影响中国大的周边环境。且随着菲律宾的倒向和东南亚各国的选边站,现在看这“挑拨离间”只是一段时间内起到一些效果而已。这些周边国家最后发现,跟着美国跑与中国斗,最后都吃亏,没占到便宜。相反,在中美之间保持等距离外交,反而能占到便宜。现在看,所谓的“回归亚洲”战略,已经变成了美国跨太平洋政策的“烂尾工程”。

任内中美力量“再均衡”

在奥巴马执政的8年间,中美间的力量实现了进一步的均衡。2014年,中国按照平价购买力的GDP就超过了美国,历史意义近似于1872年美国的实质GDP超过英国。到2016年年中,中国的实质GDP已经超过美国12%了。到去年底,中国的制造业总量已经是美国的150%,相当于美国与日本之和。中国的工业规模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若维持目前的增长率,10年后中国工业总量将是美日欧之和。

中国科技实力也是突飞猛进,中国专利数量连续五年世界第一。军事上几乎所有的热点领域,中国都有十几家企业在参与竞争,激烈程度无与伦比,而其他国家一般都是两三家企业参与。英国的《自然》杂志编制的“自然指数”纳入了68份自然科学期刊,经在职科学家同行评议的结果是,中国对全球高质量科研的贡献已经是全球第二了,仅次于美国。

反观美国。实际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有点“混日子”的感觉。金融危机使得美国500万家庭丢失了自有住房,700万家庭靠法令的保护才得以继续居住,即使还不了房贷。美联储搞了几轮量化宽松,但对华尔街的改革动作有限。枪支、移民的改革和扶植中产阶级的计划都没有兑现。医改的动作比较大,但增加了美国整个社会的医保负担,反而让中产阶级很不满。美国经济虽然有所恢复,失业率好转,但实体经济并不好,社会分化加剧了,量化宽松的结果是华尔街的股市表现还算可以而已。

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

对中美这样的大国关系而言,政策有一定的作用,但主要还是由两国的综合国力决定。恰恰是过去的8年,两国国力消长明显。在这种背景下,美国需要拿出新的对华政策。奥巴马政府的确拿出了一个,就是“亚太再平衡”,但并不成功。

相反,中国不仅国力在拉近与美国的差距,战略主动性也增强了,表现就是提出了“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这是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在加州庄园会晤的时候提出的。内容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对于“不冲突、不对抗”这点,美国是完全接受的。对于“相互尊重”,美国到目前为止是不接受的。“合作共赢”上美国是部分接受,比如在反恐、核安全和气候变化上,两国在一定意义上是愿意合作的。也就是说,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奥巴马没有否定,也没有接受。但无论接受不接受,由于美国再平衡政策的失败,在政策态势上中国反而取得主动,略占上风。

与此同时,中国不仅继续增强在美国体制内的作用,扩大发言权,比如把人民币变成特别提款权的一部分,继续派人在世界银行和IMF做高官,增加在联合国的会费等,也开始在18大之后推出自己的全球战略,标志就是“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视野是跳出了中美关系,放眼全球进行布局了,从而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沿袭的仍是老式的地缘政治思维,缺乏新意。

中美关系未来会如何?

奥巴马任内的美国政府仍旧以自己为中心,以它的联盟为中心,不能平等对待中国。如果它能反过来,把中国作为平等合作伙伴,美国在整个亚太和全球的战略就活了。若中美交好合作,则整个亚太地区的战争根源就没有了。中美合作的价值远远高于美国联盟体系的价值,且美国的战略收益会非常高。美国决策层未来能不能有这种视野和格局,转过这个弯,还不知道。而对于内政,美国现在要反过头学习当年的中国,搞全面的改革开放。

现在美国的精英层的普遍看法是尽管美国问题重重,但制度还是全球最好的,主要的是要调整政策,而不是改革体制。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美国存在的问题是经济太依赖金融了,靠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滥发而不是老老实实地依靠实业和制造业赢得竞争力,是很难再持续下去了。同时,现在的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都存在这个问题,就是主流社会、多党政治的物理前提正在消失,这是很危险的。美国不解决其内部的根本问题,光想与中国斗,别说斗不赢,斗“赢”了也是输。(整理/贾兆恒)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贾兆恒、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