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文件再现 朝令夕改不可取

2017-01-19 13:33:2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不可否认“禁放令”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朝令夕改不可取,制定政策还应该立足实际,考虑其可操作性。

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知》,要求各地将两天前《关于扩大烟花爆竹禁止燃放区域的紧急通知》的文件寄给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扩大烟花爆竹禁止燃放区域的紧急通知》下发日期是1月14日。这可能是河南历史上寿命最短的文件。

短短5天时间,河南环攻坚办经历了正式成立、出台禁令、升级禁令、收回禁令等一系列转折,这样的转变让公众纷纷质疑政令的科学性。事实上,这样短命的“禁放令”初衷本是为了防治大气污染,避免春节期间雾霾爆表,但是一下子就全面禁放烟花爆竹,从操作层面上来说很难达到,导致“禁放令”最后酿成一场舆论危机。

近年来,朝令夕改并不鲜见,一些政令往往维持几天就被叫停,被叫停后往往会引发一场舆论危机,不仅影响了政策的稳定性和权威性,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也削弱了政府公信力,积聚社会不满情绪。究其原因,还是在政令制定过程中缺乏科学性与民主性,一方面这些短命政策缺乏可操作性,不可能推广开来运用;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这些短命政策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未能将公众的认同摆在首位,缺乏民主性,政策短命在所难免。

笔者认为,河南环攻坚办朝令夕改的失败例子,至少有以下方面值得各级政府部门深刻反思并引以为戒。

首先,要重视多方利益诉求。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民意是最关键的支点。要让政策具有可行性,就要广泛征求多方建议及意见,将政府系统内部论证、专家论证和公众论证结合起来,增强对多元利益诉求的回应,获取公众信任,取得公众支持。

其次,制定政策切忌急功近利。为什么“禁放令”短命,因为它脱离了实际。目前禁放烟花爆竹在城市里尚且难以执行,农村更不可能一下子做到,短时间内实现全省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现象,并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几乎不可能。因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重视长远发展,万不可在浮躁状态下制定的政策,否则将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尴尬局面。

再者,建立完善的政策问责追究机制。“禁放令”虽被及时叫停,但是相关政府部门的执政能力受到质疑,公信力受损,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因此,还应重视在事后对公共政策的修补与调整,也要严格按规律办事、按程序办事,以防止“一言堂”和“拍脑袋”的情况产生。

不可否认“禁放令”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朝令夕改不可取,制定政策还应该立足实际,考虑其可操作性。全省禁放烟花爆竹不可能一蹴而就,科学规划工作步骤,做好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分步骤、有计划更能让“禁放令”实现。(冯 妍)

责编:栾雨石、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