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政府工作报告 雾霾治理进入“精细化”时代

2017-03-08 09:46:3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正如经济的发展必然经历从粗放到精细一样,因为物质或者观念的局限,雾霾的治理也必然经历类似过程。

图片1.png

雾霾中全副武装的行人(图源:新浪网)

【海客说】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雾霾”是近年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尤为关注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问题究竟该如何破题?报告给出了回应: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雾霾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较往年关于雾霾治理的内容有何不同?空气污染问题究竟该如何破题?海外网(m.haiwainet.cn)约请时评人敬一山梳理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表述,归纳雾霾治理的新思路。

------------------------------------------------

雾霾还能治好吗?这是每年两会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给予了明确回答。从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到政府的治霾决心和思路,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以贯之的不回避、不空谈的精神。

梳理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雾霾”一词首先出现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当年正是雾霾逐渐引发全社会高度之时。因为民众关注度高,治理难度大,一些地方政府谈霾色变,甚至不愿意将雾霾引入公共讨论,在这种情形下,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直面雾霾问题,将雾霾问题“脱敏”。正是这种从上至下的不回避问题的态度,在全社会形成了治霾的共识,也令这几年的治理取得很大成效。

这种不回避的态度,绝不是摆摆姿势,而是切实将雾霾治理当做施政重点。自2014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雾霾治理的篇幅逐渐加大,提出的目标和治理手段,越来越明确具体。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种重视也绝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有非常精细化的要求。

比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2017年变成了“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从“继续”到“明显”,一词之变,目标由虚渐实,更有利于公众的监督。因为既然是“明显”,必然要让公众明确感知到,而不能只在监测数据上做做文章。

再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对排污企业全面实行在线监测”。2017年的表述是“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哪一个更具有操作性、更方便监督,可说是一目了然。

这些细节说明,雾霾治理正在走向精细化。正如经济的发展必然经历从粗放到精细一样,因为物质或者观念的局限,雾霾的治理也必然经历类似过程。从认识雾霾,搞清雾霾的成分,到拿出具体的措施,都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积。换言之,雾霾是发展中的问题,也只有在发展中解决。民众很少会不切实际地期待“蓝天保卫战”一朝一夕取得胜利,但至少要看到治理在发力,成效要明显。这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篇幅到治理举措,都具有很强烈的问题意识,传递给民众的是稳扎稳打的积极信号。

不过,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各级政府的具体行动还有一个过程。民众对于治霾的信心,不仅要看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更要看身边现实的执行状况。正在召开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张国立说了个“插曲”耐人寻味,他曾在拍戏录音中坚持不改台词中的“雾霾”二字,最终被删减。如果一个知名演员,连“雾霾”这两个字都不能自由使用,还怎么让人相信“治理雾霾人人有责”?

政府工作报告是说给全社会听的,尤其是说给各级官员们听的。希望各级政府能真正领会不回避、不空谈的精神,把雾霾治理当做重要的“政绩”追求。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奇迹,离不开各级政府“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但愿在雾霾治理上也能各展所长,创造一个新的中国奇迹。

(敬一山,媒体时评人,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1486973868762542.jpg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