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中外记者会专家谈:

简政放权,关键在于中央要有足够权威

2017-03-15 16:13:47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推进简政放权的关键在于中央有没有足够的权威,来减少地方的阻力。

1489565775543269.jpg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储殷在“李克强中外记者会”直播间现场  谢明 摄

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李克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本届政府精简1/3的行政审批事项的任务已经提前完成,剩下的2/3将如何继续推进。

李克强指出,继续推进简政放权的的核心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该管的事情上来。要有壮士断腕的精神坚韧不拔地推进简政放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要有足够的韧性解决困难。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三位一体的,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上。

海外人士普遍关注中国过去一年简政放权的成果。去年,中国取消了165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92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20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海外人士普遍认为,简政放权是中国政府面对经济形势新变化做出的正确政策选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深化简政放权改革。

在直播间现场,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储殷就简政放权如何推进这一问题进行解读。储殷认为,现阶段政府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积极鼓励创业、要求企业更好地生产很重要,因此政府需要简政放权。

储殷指出,推进简政放权的关键在于中央有没有足够的权威,来减少地方的阻力。为什么要简政放权?政府部门每一环节的审批都牵涉到利益,政府要在这些地方有所收益,破解这一环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华社记者提问,现在一些企业抱怨税费负担过重,辛苦半天也挣不了多少钱。也有消费者抱怨,很多高品质的产品在国内生产不了。应该如何看待企业税费负担过重的问题,以及有什么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李克强指出,今年政府要推进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措施,特别是那些名目繁多、企业不堪重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收费意味着政府要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一律减少一般性支出5%以上。许多地方政府也有这样的表示。政府部门就是要用政府的“痛”换来企业的“顺”,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竞争力。还要通过像降网费、电费、物流成本等措施,力争今年减税降费能够达到万亿元人民币。从根本上还应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我国企业税费过重问题自去年底起就受到广泛关注,如曹德旺谈到的因中国税负“过重”,而到美国投资建厂。以制造业为例,我国企业在除缴纳各种税之外,还要承担各类附加税和税外费,例如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河道管理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污水处理费、白蚁防治费、重大工程建设基金等。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盈利能力变弱时,制造性企业对税费负担更为敏感。

在直播间,储殷指出,对待企业税费负担过重这一问题不应该一刀切。中国在基础建设上的投资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因此企业应当要纳税。然而,企业缴纳的税额并不仅与其竞争力有直接的关系,还跟企业的集成程度、技术含量、价值含量等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向企业收税本身并不是造成企业税费过重这样的后果的原因。在储殷看来,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税费过重,而是税费结构的不合理。(整理/刘思悦)

责编:刘思悦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