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多国集体“膜拜”中国?你想得多了

2017-03-20 16:42:5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所谓“集体示好”,其实还是颇有局限的。

6bc17c4d-fe64-4506-8ab8-46a9f3ea176d.jpg

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资料图) 图源:中国新闻

【海客说】

最近一段时间,几个西方国家突然争相向中国示好,然而考虑到最近这几个国家出现的辱华、质疑中国的事件,还是让人们对它们争着做中国的“好朋友”的做法心存疑虑。海外网(m.haiwainet.cn)特邀旅加学者陶短房先生为海外网撰稿,对此做一分析。

----------------------------------------------

“两会”前后,一些欧美发达或不算发达的国家竞相发表对中国“暖洋洋”的话,以至于有人称“外国集体向中国示好”。

比如澳大利亚,想当初,其总理特恩布尔曾在中资并购、南海仲裁等问题上对中国“放过狠话”,如今却先是率先邀请中国加入TPP,继而又拒绝印尼“联合巡航南海”的提议,更多次将“澳中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挂在嘴边;又如加拿大,不仅向中国派出首位阁员背景的大使(当驻华大使前刚卸任联邦移民部长),其刚上任不久的联邦国际贸易部长香巴尼更在智利比尼亚德尔马举行的TPP成员国部长级会议上坦言“和中国进行FTA谈判是非常重要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会晤美国总统特朗普前一天,专门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了电话;至于英国、法国,这类“动作”就更多一些了。而“坐着金飞机光临”来中国进行其为期一个多月亚太行“收尾站”访问的沙特国王萨勒曼,则更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这些现象当然是值得关注的。

首先,国际外交和经贸交往的基础是互惠互利,正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外国人对中国“客气”,必然是认定这种“付出”可以得到丰厚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现实的(如沙特,此行的目的是签大单、卖石油,顺便向最大“目标客户”之一——中国兜售其国营阿美石油公司即将IPO的公开募股股份),也可能是长远的、战略性和相对抽象性的(如澳大利亚意在巩固中澳FTA关系,加拿大希望扩大加中经贸往来,以摆脱片面依赖美国的被动局面,德、英、法等则早在和中国日益密切的经贸交往中尝到许多甜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在全球经济、政治、外交版图上地位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和中国打交道是有利可图的,在这种认识日益浓厚背景下,多对“贵客”吹吹暖风,自是人情之常。

其次,特朗普上台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美欧孤立主义思潮泛起,加上欧美许多经济体复苏乏力,让许多国家朝野和政经学各界彷徨无定,此时此刻,原本从发展中国家崛起、自加入WTO后经常强调“中国国情”的中国,却旗帜鲜明地高举起捍卫自由贸易、捍卫全球化的大旗。习近平主席达沃斯讲演振聋发聩于前,“两会”一再重申于后,不免令“中心摇摇”、惟恐全球化群龙无首的许多国家感到安慰和惊喜,“中美拿错了剧本台词”的说法不胫而走。这种“示好”不能说不是发自肺腑,但也多少带有些“迫于时势”的意味。

不仅如此,达沃斯和“两会”本就是一年一度中国相关新闻密集的时段,往年到了这时候,对中国的“暖风”也会较平时为多(当然负面声音也较平时为多),今年只不过更多一些罢了。

但同时也应看到,“暖风”仅仅是“海外来风”的一部分、一侧面,相异甚至相反的风向也不乏其例。

比如澳大利亚,既有总理、前总理、前大使等的“恭维话”,也有外长毕晓普几乎于此同时发出的“中国不是民主国家、不适合担当地区领导者”这种听上去“似曾相识”的刺耳言论(事实上这位外长隔三差五就要对中国“开炮”一番);又如加拿大,尽管暖风频频,但“黑客问题”、“中国间谍”和“反对中国国企投资本国资源产业”的杂音不时涌现,认定“中国炒房客”抬高当地房价而发出过激言论的事也屡有发生,民间更出现了令人发指的“辱华传单”;德国政府固然频频示好,但“吃中国人救狗”T恤事件(主要是事件闹大后对方的公关应对)表明,所谓“集体示好”,其实还是颇有局限的。甚至,就连本身并非发达国家的墨西哥,其经济部长瓜贾尔多在智利被问及“中国能否在TPP新框架中发挥主导作用”时,还牛气冲天地对媒体吼了一声“TPP的规则是既定的,不容更改,中国要想加入就得守规矩”,引来部分国际传媒善意的哄笑声。

中国毕竟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的后起之秀,在“分量”上和美国仍有相当大差距,加上历史、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社会形态、法律规范、文化教育、消费习惯、国民性格……等诸方面,和国外差异鲜明,相互间的沟通、了解需要漫长的过程。不仅如此,发达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仍处于所谓“畏威而不怀德”的阶段,即羡慕中国的经济成就、发展速度,希望和中国做生意、从中国挣钱,但对中国其它领域的体制、成就不以为然,甚至仍然觉得“你们在这方面应该向我们学习和靠拢”。

必须指出,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应该做的,是全面看待“外人”对自己的赞与弹,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不要“选择性吸收”,从而影响自己头脑的冷静,影响对国际大势和自身处境判断的准确性。

(陶短房,旅加学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1462N1B8-64L.jpg

责编:刘思悦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