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教育局长的大实话:别污名化应试教育

2017-05-07 00:31:17来源:海外网
字号:

1.png

【侠客岛按】

教育树人,百年大计。中国的教育一直为各界关注,中国的教育模式也经常被拿来和全世界的做比较。此前不久,河北的王牌高中衡水中学进入浙江,也在当地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观点有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从讨论中我们可以得到何种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以利前行。

今年4月19日,一位基层的教育局长的一篇讲话,在网上悄然流传开来。其作者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局长陆建国,讲话的场合是市委党校春季主体班,题目为《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其中的观点启人思考。

讲话原文略长,我们压缩编辑了其中的前两部分(虽然编完依然略长),推荐给大家周末阅读,希望大家可以进一步讨论。

前段时间,中国的超级中学河北衡水中学到浙江办了一所分校,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教育系统内的一些领导、专家、校长,对此几乎是一边倒的批评和抨击,认为衡水中学的做法过于强调分数,这所学校的运作模式,和浙江一贯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相抵触的。

但是在网络上,相当数量网友的观点与之截然不同,这边有两个大V的微博截图,他们的观点有一定代表性:一个是“自干五”大V“地瓜熊老六”,他认为分数是穷人子弟对抗富人子弟的唯一工具;另一个是“占豪”,一个学者,他说衡水中学我支持你,对那些不负责任的唧唧歪歪,完全可以无视。

2.png

可以说,现在中国的教育界、专家学者、社会民众之间,对应试教育的观点,分成两大阵营,一派是反应试教育,一派是挺应试教育。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来看应试教育?

污名化

我个人认为,这些年来,应试教育存在着被污名化的现象。

在百度百科上,应试教育的概念是这样的:应试教育是脱离社会发展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来就是“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然后又给应试教育取一个别名叫“填鸭式教育”,举例类似制度有:科举制、八股文、文字狱,居然把应试教育等同于文字狱,简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对于素质教育,它这样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这种污名化应试教育的倾向,必须得到纠正。

我今天决定谈谈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教育体制内,批评应试教育,反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很多教育系统内的领导、名校长、专家学者,在公开场合,如果不批评几句应试教育,就浑身痒痒,似乎一批评应试教育,他的格局就大了,认识就上层次了。相反,作为教育体制内人士,如果你旗帜鲜明的强调高考重要,狠抓教学质量,推行应试教育,那么,人家会觉得你的格局、你的眼界都非常低。

今年春节后,我拜访了几个县区的教育局长,大家认识一致,都觉得基层县区必须把高考作为第一要务。平时也有领导善意提醒我,说你可以暗地里使劲抓教学抓成绩,但是,对外一定要大力宣扬素质教育。我有些纳闷,我们党一向提倡实事求是,如果觉的是正确的事情,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为什么非要鬼鬼崇崇、偷偷摸摸?为什么非要说一套做一套?好像应试教育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呢?我的观点是,素质教育百分之百正确,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站在任何一个角度,放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在中国当前的高考体制下,抓教学成绩,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做一个厘清和界定。

3.png

区分

我的观点是:应试教育是以聚焦学生的高考为取向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素质教育是以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为取向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

我认为应试教育主要针对并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则适用于更宏大、更宽广范围的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甚至家庭教育,都需要抓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只是基础教育这一特殊阶段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当下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是要高考的,你把素质教育吹的天花乱坠,还是要高考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二者同为方法论,只是适应范围不同而已,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是最管用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站在价值观的维度去看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价值内核,与中国几千年主流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应试教育提倡的是厚积薄发,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十年寒窗苦读,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和我们的一些校长、老师交流时,我说如果你的学生是福布斯排行榜上那些超级富豪的孩子,那你抓素质教育就OK了,因为他生来就含着金钥匙,他一出生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他考上考不上大学都无所谓。可是,作为乡村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大多是农村的孩子,他们需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那么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4.png

价值观

当下中国社会很浮躁,这种浮躁,是和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价值观相背离的。网红无底线炒作,小鲜肉大杀八方,引发社会各种争议。前段时间,陈道明、宋丹丹等艺术家,质疑批评“小鲜肉”演员,为什么?因为这些“小鲜肉”颜值虽高,可是缺乏生活的积淀积累,缺乏对艺术的敬畏之心,片酬却动辄千万计,能占到一部电影总成本的一半以上,极不正常。这种批评,实质上是对小鲜肉所代表的浮躁价值观的不认同,而应试教育所传承传递的价值观,却恰恰相反,它代表的是不怕苦不怕累,是勤劳勤奋、努力向上,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基础教育阶段,莘莘学子面对的是高考这个主出口,只要中国的高考体制不改变,基础教育就无法避开应试教育。如果说应试教育有错,那么请问,司法资格证要不要考试?注册会计师要不要考试?托福雅思要不要考试?公务员要不要考试?当今社会,所有这些提供公平向上机会的通道,大都要经过考试这个关口,所有这些考试也都要经过艰辛的学习。为什么不批评这些,单单批评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

是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立德树人,不是高考和大学,我百分百认同这个大前提,就如同我知道,体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不是赛场输赢。强身健体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打太极、做瑜伽、踢足球,可以慢跑、游泳,有氧运动,这些都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但是,具体到某项赛事,是有输赢的,奥林匹克的格言就是更快、更高、更强。同理,基础教育阶段,高考是出口也是关口,是基础知识的竞技平台,是要分胜负的。

很多人对应试教育存在误解,持有偏见,包括教育体制内的一些领导,缘于他们对应试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填鸭式、满堂灌的老印象,实际上呢?现在应试教育在不断地进化,不断地改良,不断地进行课堂改革。我们体制内的一些领导、专家,不到衡水中学去实地调研,就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用老眼光看待正在不断进化、不断发展的应试教育,然后大肆批评,这很不公平。

这里有两个新闻。一个是英国,英国今年引进了上海一到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材,他们希望借此强化英国学生的数学能力。英国前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说,英国要么“开始像中国人一样努力,要么我们很快就要为中国人打工了”。网上有关于中国式找零的文章,讲在欧美国家购物找零的体验:售价九十六块钱,你给他100美元,你再给他一块钱,他不会找,在中国,售货员肯定直接找5块钱,他不行,他把一块钱退给你,另外找四个钢镚给你。我们的基础教育,我们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在很多欧美国家是想象不到的。

5.png

审视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作为父母,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终极目的是什么?还一个是,作为国家,重视教育,终级目的是什么?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教育,理解教育。

先从硬实力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不论你是否承认,这个世界都是丛林法则的,这个社会是优胜劣汰的,适者生存,喝再多的心灵鸡汤,读再多的小清新文章,都无法改变这一现实。那么,在这样一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个个体,你不锻造锤炼你的硬实力,你在应该努力学习的年龄段,不全力积蓄将来参与社会竞争的资本,你的未来如何,可以想象得到。

我们必须明白,也必须让我们的孩子明白,这个社会是分层的,是有阶层的。虽然说,只要是自食其力,每一个劳动者都很光荣,都值得尊重,但现实是,身处社会的不同阶层,生活品质一定是不一样的,别人对你的认可和尊重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要到更好的阶层,就必须有更强的实力。

作为应试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恰恰是用来夯实我们学生的知识底盘的,是锻造学生的硬实力的,而素质教育,更多是锤炼软实力的。打个比方,素质教育就像太极,动作舒缓,内外兼修,确实利于锻炼身体;应试教育像散打、像泰拳,刚烈威猛,训练强度高,太苦太累,甚至会给人留下后遗症。站在强身健体的角度看,练习太极当然比练习泰拳好,可是,具体到赛事是有输赢的,如果仅仅为了强身健体,泰森干嘛要打得鼻青脸肿?

再来看足球,网上随便一搜,就有很多球员拼抢导致断腿的图片,这与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目标是不相符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可是,具体到竞技体育,这些代价是不可避免的。试想,如果中国足球队参加世界杯比赛,球员在球场上洋洋洒洒踢着玩,反正是强身健体,拿输赢无所谓,球迷能答应吗?

那么,为什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高考这样一个竞技平台的前提下,抓应试教育就错了呢?罔顾高考这一基本事实,罔顾应试教育不断进化这一现实,大肆批评应试教育,合适吗?

可见,只要高考存在,任你七十二变,也难以绕过应试教育。

6.png

国家

我们再从国家层面,来看下硬实力的意义。这个世界,只要还有国家存在,没有实现共产主义,没有大同,一定是丛林法则。前段时间,美国打叙利亚,说叙利亚政府使用化武袭击,美国有证据吗?没有。2003年,美国打伊拉克,就玩过同样的把戏,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在安理会拿出一小瓶被普京讽刺为洗衣粉的不明粉状物,指控说伊拉克有化学武器,结果打完之后什么也没有找到,现在还是这样。没办法,美国的实力摆在那里,它冤枉你,又怎样?

没有硬实力,就没有话语权。这些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高铁、神舟飞船、“蛟龙号”、“东风快递”,等等,都是今日中国骄傲。这些硬实力的背后,是超强的科技团队在支撑,这些科技人员,又有几个是靠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呢?我相信他们大多走的是应试教育的道路,并一步步修炼成为顶尖级的理工科人才。

网上曾经有个段子,说中国人坐地铁,都是低头玩手机,在德国,都低头看书,可是两年之后,德国地铁上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玩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华为拿下了欧洲大单,德国4G信号开始普及了。段子归段子,但是华为世界第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地位,已经确立,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实力。在这背后,是科技,是高精尖的理工科人才在支撑,这也是国家的硬实力。

互联网上有个梗,叫“平成废物”,是对日本年轻一代的讽刺。日本明仁天皇的年号叫“平成”,始于1989年1月18号。平成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正好接受的是宽松教育,他们这一代人整个被宽松教育给弄惨了,宅,娘炮,脆弱,缺乏竞争力。现在日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新版的中学“学习指导纲要”,在体育教育章节增加了“刺枪术”武术科目,目的是培养日本下一代的阳刚之气。

中国呢?看看这些年流行的“小鲜肉”文化,娘炮泛滥,如果任由这种文化兴起,整个中国一片莺莺燕燕,中国的未来怎么办?所以,上海推出了男孩性别教材,《小小男子汉》,目的就是强化男孩的阳刚之气,让男孩更像男孩,让他们的脊梁将来能够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为什么提家国情怀?因为现在很多孩子对于民族、对于国家的认同感不强,我们下一代再优秀、再有能力,如果对国家、民族没有感情,个人发展的再好,对于国家而言,又有多大意义?为什么提英雄人物进校园?现在苏教版语文教材,很多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英雄,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都被抽掉了。我觉得这是一种缺憾,如果一个民族不崇尚英雄,不尊重英雄,这个民族何以有希望?这个国家的未来何以有希望?有一句话说: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每次读到这句话,我内心都波澜起伏。

春节后,我邀请了一些专家,和他们磋商编著读本问题,我的想法是分两个系列,一个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人物系列,一个是传统美德和文明礼貌系列。我说读本里面收录的民族英雄,编写他们的事迹切忌“高、大、全”。我们现在树立的很多典型,一树就是完美的,就是毫无瑕疵的,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世界上有完美无缺的人吗?没有。结果呢,这些典型,一有个小缺点被别有用心者抓住了,大肆炒作攻击,这个典型一下子就坍塌了。

7.png

这两年,网络上抹黑民族英雄,解构英雄主义,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这很可怕。譬如说邱少云,大V“作业本”有条微博,大概意思是,食客们觉得赖宁的烤肉比较好吃,不喜欢邱少云的半面熟。因为少年赖宁是在火场直接牺牲的,邱少云烈士是趴在火里一动不动被烧死的,所以他说邱少云是被烤成了半面熟。这篇微博引起轩然大波,任何一个对民族英雄怀有感情的人,看到这条微博都会出离愤怒。后来邱少云烈士的弟弟起诉,法院判作业本败诉,责令其公开道歉,恢复英雄名誉。

我说,我们的英雄,如果网上有质疑,我们一定要延伸阅读,避免只是简单地介绍英雄事迹,避免他们到社会上读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质疑文章后,内心就动摇了。我们先将网上被质疑的东西提前告诉他,并进行延伸阅读,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上有些伟大的灵魂,超乎我们常人想象。

(来源:侠客岛 作者:陆建国)

责编:朱箫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