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三大赤字? 习近平给出“中国方案”

2017-05-14 16:11:5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铲除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产生的根源。

360截图20170514131649591.jpg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作主旨演讲

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到他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

这一问题到底有多严峻?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海外网(m.haiwianet.cn)邀请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储殷做出解读分析。

--------------------------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提到,“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的确,这“三大赤字”是国际关系的无情现实,习近平主席则在演讲中提出了明确而周详的解决方案,即借力“一带一路”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自二战结束至今,世界没有再发生大规模全球性战争,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文明不可阻挡的趋势。但世界并不太平,战后至今世界范围内没有发生任何武装冲突的日子屈指可数。在现代科技一日千里、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今天,仍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在徘徊于饥饿边缘、缺水缺电、饱受疾病折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政府组织无力,社会失序,实现经济发展的政治和社会前提缺位。

因为缺乏沟通理解,所以战乱冲突,因为战乱所以贫困,因为贫困所以社会失序。但这些地区却并非注定“失败”,许多古丝绸之路沿线地方曾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国各领域互联互通,共同发展,共享繁荣,从根本上铲除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产生的根源。

除了“一带一路”,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各自的经济发展规划或愿景,如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等。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开放之路,包容之路,并不是以中国方案否定他国方案,中国通过与各方政策对接,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要致富,先修路”。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便利物资流通,优化投资环境,激活经济潜力,拉动经济增长是中国最成熟的经营发展模式。习主席在讲话中介绍,过去4年中国已经先后启动了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和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一个复合型的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

现代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贸易可以使得参与贸易的每一方生活的更好,金融则是促进经济运行扩张的血液。各方通过各自发挥比较优势,相互交换,以更低的机会成本获得更多样、更丰富的商品。“一带一路”上,有壮美的山河欢迎世界游客,有肥美的水草滋养牛羊,有富集的矿产支撑工业,有广阔的海洋联通八荒。“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已经在贸易和金融合作方面与许多国家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经济活力将被一一点亮。

民心相通在一定意义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点,物相通,心却不通很容易导致误解,埋下冲突的隐患。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一系列原因,“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中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冲突动荡的代名词。“一带一路”不仅是让中国与各建设参与国家“民心相通”,更强调民心互联互通,能让国家之间化干戈为玉帛,彼此携手合作,共享繁荣。

“一带一路”倡议不同于以往强国的霸权逻辑,不搞意识形态输出,但愿意分享发展经验,“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这一理念是对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传承和发扬,在新时期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

(储殷,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qrcode_for_gh_171d8cb8e220_258.jpg

责编: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